民營航天熱興起 三大民企集體發力運載火箭
今年2月份,SpaceX成功發射“獵鷹重型”火箭,讓我國民營航天熱逐步興起。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5月17日,民營企業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商用OS-X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我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
就在一個月前,4月5日,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榮耀”)研發的同類型火箭雙曲線一號S也成功發射。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有兩枚火箭相繼升空,可以說是“火箭”般的速度了。
但在歡呼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重慶兩江之星”和“雙曲線一號S”均為一級固體探空火箭,飛行高度分別為38.7千米和108千米。
探空火箭主要用于在近地空間進行探測和科學試驗,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發射也比較方便,但是沒有載荷入軌的能力。
相比之下,運載火箭的結構更加復雜,其組成部分有箭體、動力裝置系統和控制系統,這三大系統稱為運載火箭的主系統。
實際上,長久以來,我國民營火箭企業一直試圖像Space X一樣做屬于自己的火箭發動機,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和規模化工廠量產運載火箭,以順應多層次的“太空運載”的市場需求。
據國泰民安的研報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將達到8000億元。從市場來看,最受企業追捧的應該是運載火箭。
因此,業內認為,運載火箭將是各家民營火箭公司下一步將要發力的對象,這是真正考驗技術的競爭領域。
據了解,國內包括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在內的三家公司目前都有運載火箭的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藍箭航天直接跳過了探空火箭產品,直指運載火箭的研發和制造,定位于技術要求更高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團隊規劃,未來兩年,公司將持續專注于液氧甲烷運載航天發動機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的研制。
藍箭航天創始人兼CEO張昌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專注于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和相應運載火箭的研制,始終把技術創新和市場驅動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要務,這也決定了公司務實發展的基調。藍箭希望成為中國航天強有力的補充,持續增強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未來,公司還計劃將在2019年實現百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量產,并于2020年進行中型液體運載火箭的試驗發射。
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航天政策促進商業航天的發展,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
零壹空間和藍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而星際榮耀成立于2016年。隨著兩枚民營火箭升空,有業內人士稱今年是“商業航天解凍”元年。
2015年以來,藍箭航天位于北京、西安的火箭研發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目前在建的藍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計劃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兩個中心,一個基地”的航天產業布局已初步形成。
在我國軍民深度融合和商業航天大發展的背景下,隨著民企的集體發力,我國運載火箭有望迎來新格局。
中信建投分析師黎韜揚認為,隨著軍民深度融合的不斷推進,未來火箭結構、發動機、電子設備等分系統必將迎來央企和民企共存的格局。藍箭航天和零壹空間兩個民企運載火箭公司均有研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計劃,有望打破航天科技六院的壟斷。記者 李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