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理事會13日發表新聞公告說,首批12個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復蘇計劃正式獲得批準。此次獲批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拉脫維亞、盧森堡、葡萄牙、斯洛伐克和西班牙。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獲得歐盟理事會批準后,12個成員國將與歐盟委員會簽署撥款和貸款協議,最快可在7月底前獲得預融資。
2020年7月歐盟推出總規模逾1.8萬億歐元的經濟復蘇計劃,包括1.074萬億歐元2021年至2027年長期預算,以及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這是迄今為止歐盟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同年12月,歐盟領導人就落實復蘇計劃達成協議。
入夏以來,伴隨封禁措施逐步解除,購物、餐飲、休閑、旅游等私人消費回歸,歐洲經濟活力再現。與去年夏季“曇花一現”的強勁反彈相比,當前歐洲經濟復蘇底氣更足。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大范圍接種,服務業復蘇和居民消費反彈韌性更強,制造業持續擴張,歐盟大規模經濟復蘇計劃付諸實施,以及全球貿易強勁復蘇帶來外需增長。
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夏季經濟預測報告指出,歐洲經濟正以超預期速度反彈,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增幅均將達到4.8%,明年均為4.5%,歐盟和歐元區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將在今年年底前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然而,“高不確定性”仍對歐洲經濟造成困擾,歐洲邁向持續復蘇仍需經受多重考驗。
首先,疫苗接種正與變異病毒傳播“賽跑”。近日,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地新增感染人數再度升高。德國衛生部長施潘警告說,有跡象顯示整個歐洲的疫苗接種行動“正在失去動力”,而德爾塔變異毒株蔓延可能在整個歐盟引發新一波疫情。
歐盟委員會認為,變異病毒出現和傳播的風險使加快接種疫苗變得更加重要。疫情變化導致的封禁措施調整,將對企業和家庭行為造成影響,進而構成經濟風險。
其次,供需失衡與通貨膨脹風險不斷上升。疫情暴發以來,歐洲制造業較服務業復蘇更早、更穩定。截至今年6月,歐元區制造業已連續12個月擴張。然而,需求快速恢復給制造企業造成產能壓力,零部件短缺、價格上漲,交貨周期延長,庫存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物流不暢也對供給端造成影響。
在市場研究機構埃信華邁經濟學家威廉姆森看來,為了保護自身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影響,歐洲制造企業安全庫存不斷增加,使短期內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
供需失衡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歐洲通脹壓力快速上升。歐盟委員會預測,2021年歐盟及歐元區通脹率將分別達到2.2%和1.9%。“我們將不得不密切關注通脹上升。”東布羅夫斯基斯說。
作為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德國和奧地利央行行長近日公開呼吁縮減或盡早退出購債計劃,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但拉加德認為,目前通脹上升預計只是“暫時現象”,明年3月后購債計劃可能向新形式過渡。
第三,內部分化明顯,經濟轉型任重道遠。歐盟及歐元區經濟復蘇不平衡,內部分化明顯。歐盟委員會指出,各成員國復蘇進程差異很大,有些國家經濟產出在今年三季度即可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有些則需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