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年內顯然不會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年內決定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則是大概率事件。
從8月19日公布的美國7月27日至28日貨幣政策會議記錄中,雖然可以同時看到所謂的“鷹派”和“鴿派”兩種論調,不過,相對上半年而言,美聯儲關于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討論顯然更加廣泛和深入。
針對近幾個月美國物價的加速上漲,美聯儲官員的討論日趨激烈,分歧仍然存在,但是主要集中在何時采取行動的具體時間點上。
7月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認可在美國經濟復蘇符合預期的情況下于今年年內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劃。
今年以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逐月上漲。7月CPI同比上漲5.4%,核心CPI同比上漲4.3%。生產者物價指數(PPI)7月出現逾10年來的最大年度漲幅,在截至7月的12個月里,漲幅躍升至7.8%。
在實現最大就業和通脹目標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是美聯儲官員比較統一的看法,這意味著距離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還需數月。不過,有些官員認為,今年可能會達到縮減購債規模的門檻,這意味著和美國物價飛漲剛剛露頭時相比,需要等待的時間已經不多。對縮表保持謹慎的美聯儲同樣擔心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的政策工具儲備。
去年12月,美聯儲為縮減購債計劃設置了前提條件,即在實現充分就業和2%的通脹目標方面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在通脹和就業兩大指標之間,通脹距離目標值顯然更近。美聯儲官員最為擔心的就業數據,在近幾個月有所改善,如果保持這一勢頭,預計到年底會接近削減經濟支持措施的門檻。
當然,目前最大的困擾是德爾塔毒株的擴散可能會推遲經濟的全面重啟,加劇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通脹作為目前一個短期擾動因素是否會演變成長期經濟痛點也需要關注。
縮減資產負債表,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重要一步,意味著美聯儲貨幣政策從超寬松轉向寬松。鑒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較為龐大,完成縮表對市場仍會產生一定影響。
在較為理想的狀態下,如果通脹指標如美聯儲所愿在明年恢復到較正常水平,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處于可控范圍,經濟復蘇能駛入更為健康的軌道,屆時美聯儲才會真正考慮收緊貨幣政策。如果物價居高不下,經濟復蘇受阻,美聯儲將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市場穩定料也會受到干擾。
(記者 周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