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8日,臉書(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正式更名為Meta。他的愿景是在未來十年內,元宇宙(Metaverse)將擁有10億用戶和數千億美元規模的數字商務業務。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以元宇宙為先,而不是臉書。”扎克伯格說。“Meta”在希臘語中的本意是“超越”,代指他眼中的“互聯網下一個篇章,也是臉書下一個篇章的開端”——元宇宙。隨著臉書的更名,元宇宙這個在30年前的科幻小說中首次被提出的概念算是徹底進入主流視野。
相較于17年前剛成立之時,如今的臉書早已今非昔比——市值近1萬億美元,為世界第六大最有價值的公司。旗下囊括眾多其他社交應用(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和視頻硬件(Oculus、Portal)。此外,臉書還推出了一款數字錢包(Novi),并可能發行一款數字貨幣(Diem)。在過去的一年中,臉書的收入增長了56%,股價增長了25%。全球每個月有近30億人使用其旗下產品。
盡管臉書這個社交媒體公司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盈利,但這種模式做到底未來也只是一個應用程序。扎克伯格的野心不止于此。
“改頭換面”有緣由
據悉,Meta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功能更多元的互聯網社交媒體形式,借助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設備,吸引用戶在3D虛擬世界中建立一種類似現實的生活,可以進行人際互動,滿足工作、交流和娛樂的需要。
可以說,元宇宙是逼真沉浸式的虛擬現實。許多現實中的體驗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被還原,而這些虛擬空間又給平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巨大的創造性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在元宇宙中構建自己的數字分身,除了游戲外,還可以在這里開會、上課、購物、觀看演唱會。這種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高度融合,成為人們感知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元宇宙是融合各種高科技元素的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人機交互平臺。如今,無論是平臺企業、游戲公司,還是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都在積極下注元宇宙。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說,臉書早已不再僅僅是扎克伯格17年前在哈佛大學宿舍里創建的社交網絡。如今,扎克伯格希望人們最終會更多地把臉書當成“元宇宙”,而不僅是社交媒體。近日,臉書還表示將雇傭1萬人開發元宇宙。
實際上,也只有作為社交媒體的臉書退居幕后、元宇宙走到臺前,臉書才有理由“改頭換面”,以便完成重組。此舉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已有先例。2015年,谷歌成立控股公司Alphabet,整合了旗下搜索引擎及多個輔助項目。
《經濟學人》還指出,臉書更名的背后可能還有一個不那么光鮮亮麗的動機。今天的臉書盡管已經實現了商業意義上的成功,但其品牌聲譽已大大受損。因為傳播青少年厭食癥內容和各種各樣的事件,臉書飽受詬病。就在前不久,臉書前員工告訴美國國會,臉書未能很好審核平臺上的內容,隱瞞美國年輕用戶流失的事實(對此臉書表示否認)。
目前,公眾對臉書的信任度低于大多數科技巨頭,而且狀況正日益惡化。雖然兩年前臉書開始給旗下應用扣上“源自臉書”的帽子,但是推出的能錄視頻、打電話的新產品“智能眼鏡”卻只有合作伙伴“雷朋”(Ray-Ban)的標志。
臉書的投資人可以不在乎,但是臉書社交軟件日益嚴重的惡性影響可能會波及其他項目。10月19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簽署聯名信,呼吁應取締臉書旗下的Diem支付系統和Novi數字錢包,原因是“臉書目前管控風險和確保消費者安全的能力嚴重不足,因此不能信任臉書管理支付系統或數字貨幣”。
《經濟學人》指出的第三個原因是:一直以來,臉書遭受的大部分批評讓扎克伯格成為眾矢之的。相比之下,Tiktok、Youtube以及其他社交媒體的總裁則很“清閑”。
通常,面對名譽危機,品牌商會摒棄遭到眾人指摘的CEO。但扎克伯格的地位無法撼動,或許這就是為什么他想轉而將臉書改頭換面的原因吧。
把元宇宙當作最大豪賭
據《經濟學人》報道,元宇宙是扎克伯格最大的豪賭。2014年,當他斥資20億美元收購VR設備制造商Oculus時,很多人認為他是給自己買了個“玩具”。但是最近幾年,臉書還收購了其他幾家VR公司,包括最近收購的BigBoxVR,其開發了類似《堡壘之夜》(Fortnite)的射擊游戲《Population:One》。這讓臉書掌握了一個融合VR和AR的硬件平臺。
扎克伯格最近的一個大動作是正在以巨額補貼讓VR頭顯進入千家萬戶。而剛剛推出的引入了HorizonWorkroom的Oculus頭顯更暴露了他從游戲和社交媒體進軍商業應用的野心——要實現與現實世界一樣逼真體驗的虛擬空間效果,“元宇宙”需要硬件、軟件和平臺的升級。扎克伯格認為,自己的Oculus頭顯未來可能會取代智能手機,成為虛擬和增強現實的一部分。
和電子商務一樣,臉書這樣做的部分原因還可能是為了減少對硬件制造商的依賴,比如蘋果。顯然,扎克伯格的未雨綢繆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去年,Oculus頭顯的銷售為臉書貢獻了約10億美元的收入。
如今,游戲業已經成長為一個全球年營收達1800億美元的產業,如果技術不斷改進,VR和AR必然會成為游戲業的下一個發展重點。顯然,臉書希望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然而,扎克伯格的雄心不止于此。盡管臉書內部已經設立了專門的元宇宙部門,但扎克伯格并不僅僅把元宇宙視為享受游戲或其他沉浸式娛樂的地方,而是把它設想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虛擬空間。扎克伯格希望,未來,臉書首先應被視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而不是社交媒體公司。
元宇宙的概念已經在美國硅谷火了起來,被認為是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經濟學人》概括道,目前而言,可以簡單地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網上花的時間已經足夠多,那么請再想想——你以后花費的時間或許會更多: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數字化身和栩栩如生的計算機影像,元宇宙將進一步消除人們線上和線下生活之間的界限。
也難怪,想到還可以從人類生活的更多方面提取數據,科技巨頭們實在是垂涎不已。
一場絞殺巨頭的競賽
有人已經決心要阻止當今的硅谷精英獨吞這個“創見性未來”的所有好處。作為近十年來最負盛名的美國游戲制作團隊之一,EpicGames的創始人蒂姆·斯威尼正在為他的在線游戲現象級產品《堡壘之夜》的3.5億月活躍用戶創建一個微型宇宙,讓他們不僅可以沉浸在玄幻游戲中,還可以參加虛擬流行音樂會等類似活動。
Epic將元宇宙的創建描繪成一場絞殺巨頭的競賽,它也的確是這么做的:其開始和蘋果以及谷歌對簿公堂了。Epic主訴iPhone的AppStore和谷歌的GooglePlay商店漫天要價,尤其是在他們的應用內交易需抽取最高30%的分成,并且不準開發者使用其他支付平臺。在法庭上,Epic告訴蘋果一案的審理法官,對元宇宙的創建來說,這也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斯威尼表示,Epic的目標是把《堡壘之夜》變成一個平臺,獨立開發者可以在上面發布自己的游戲和其他形式的在線娛樂,并從中分得更多利潤。“蘋果從總收入中拿走了30%,這讓Epic和創作者在這個‘未來世界’的生存變得困難。”斯威尼說。
但蘋果和谷歌都否認了Epic的指控。蘋果反駁說,自己的提成政策符合行業標準,而且自己投資打造了對用戶友好的環境。但在最近美國的一起達成部分和解的集體訴訟案中,蘋果同意讓應用開發者更容易向客戶推介其他支付方式。之后,韓國又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手機用戶可以直接向游戲開發者付費。谷歌則稱Epic的指控毫無根據。
斯威尼在拿公平競爭原則對比現狀時毫不客氣,他還表示,應該讓游戲能在微軟的Xbox和索尼的PlayStation等不同游戲平臺之間自由使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相互隔離。游戲行業用來制作模擬真實世界場景的尖端“引擎”應該基于共同的標準。
《經濟學人》總結道:不會再出現一家“特大企業”獨大的情形,因為元宇宙真的太大了,不可能被哪一家公司控制。Epic和其他游戲公司很可能也不會就此罷休。取而代之的是,元宇宙將由數百萬創作者、程序員和設計師創建,他們可獲得的回報將高于目前科技巨頭所能承受的水平。
正如咨詢公司FuturumResearch的丹尼爾·紐曼所說,從上世紀80年代的微軟到2010年的蘋果、谷歌、臉書和亞馬遜,所有科技巨頭一開始都會提供備受消費者喜愛的獨特服務,并針對傳統公司爭取更開放的競爭。但久而久之,隨著它們主導地位的加強,它們的傳教士般的熱情就減弱了。
(編譯 年雙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