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境電商逐漸成為我國跨境貿易領域中極具競爭力的新引擎。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含B2B)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與此同時,部分跨境企業全球化供應鏈管理不足、海外本土化運營缺失等問題也在激烈的競爭下凸顯出來。
提起跨境貿易,在線零售商SHEIN是很難被忽視的存在。SHEIN對于國內許多消費者而言或許有些陌生,但它一度登頂北美最受歡迎的購物平臺,估值到千億,旗下自有時尚品牌SHEIN也一度成為海外消費者最受歡迎的時尚品牌之一。作為制造業“跨境熱”中的一匹黑馬,它保持優勢的原因是什么?
【資料圖】
近日,南都記者實地探訪SHEIN時發現,其成功打造自有品牌SHEIN的重要秘訣在于按需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能實時平衡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而這一模式的形成,也是SHEIN持續為大量服裝生產供應商賦能,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其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結果。
在服裝領域,SHEIN以自有品牌經營為主。對于國外消費者而言,SHEIN品牌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售價低,二是上新快。而這些優勢的形成都離不開其創新的“小單快反”供應鏈新模式——小批量生產多個款式進行市場測試,通過終端市場的反饋,對其中的爆款進行快速返單。在自有品牌的策略下,為生產鏈各個環節制定標準化要求,讓每個供應商工廠都通過數字化工具,實現全流程生產的管理、匹配、協同,保證碎片化訂單的質量和效率。
不過,要打造這一按需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并非易事。SHEIN品牌時尚又高性價比產品的背后是與其深度綁定的服裝制造業,要讓成百上千家供應商高效高質地完成生產排單、生產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必須借助數字化生態和工具,使數字化貫穿供應鏈全鏈條。
多年以來,SHEIN一直圍繞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等多方面持續深入地對供應商賦能,力求實現各鏈條各環節的在線化協同,提升供應商綜合能力。其中,對供應商進行“日常+專場”的全方位免費培訓便是重要內容之一,今年上半年,SHEIN累計進行專場培訓已超過240場,并決定未來五年再投入5億加碼供應商賦能。
2022年,SHEIN首個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也投入使用,希望在其“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的基礎上深入結合經營生產理念和實踐,讓服裝智造更科學。結合精益理念的工作坊培訓課程即在該場所內開展。
SHEIN培訓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他們會使用模擬生產實操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因為我們始終堅信實踐出真知,邊做邊學是鞏固技能最快的辦法?!?/p>
據他介紹,精益生產管理道場的主要培訓目標是識別浪費、發現浪費和改善浪費,實現整體的降本增效和價值提升。南都記者觀察發現,道場里擺放著數十臺專業服裝生產工具,如冚(kǎn)車、钑骨車、平車等,操作臺上還貼有工序流程圖。前來參加培訓的供應商在實操中模擬生產流程,并在導師的帶領下對操作不規范之處進行糾正改良,及時調整操作流程和生產布局,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SHEIN培訓負責人表示,在對供應商進行數字化改造之前,時常會遇到的一個情況是,某供應商的產品存在一些明顯的質量缺陷,送到SHEIN倉庫后未能通過質量檢驗,被退回后錯過了銷售“窗口期”,這批產品最終就可能面臨報廢。“這無論對供應商還是對我們,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p>
為了減少這“一交一退”帶來的時間成本,提高供應商及時把控產品質量的能力,SHEIN為供應商提供數字化技術工具、打造全鏈路信息化。為了讓他們更熟練掌握數字化工具、建立理念,在質量檢驗道場,SHEIN為每位學員準備了電子顯示器、電子秤、掃碼槍等一整套自檢設備,培訓內容包括數個關鍵步驟。
具體而言,質量檢驗的前三步分別是看產品的數量、成分表和基本樣式,具體為貨物數量、產品標簽顯示的成分以及產品基本形態是否與訂單標注的一致。此外,還要對產品的物料、工藝、外觀進行檢驗并做記錄。最后使用藍牙智能儀器對產品尺寸進行測量,將產品套在模特身上觀察,再對其進行稱重等。
“我們只有走完這八個步驟,才能確保說我們的質量檢驗是事無巨細的,沒有漏掉任何一點問題的?!迸嘤栘撠熑颂寡裕霸谫|檢這方面,我們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
這一系列復雜嚴謹的步驟完成后,供應商需將發現的問題統一上傳到網絡平臺上進行分析。在實際操作中,SHEIN可實時掌握供應商上傳的質量檢驗問題,幫助其及時調整生產規劃,利用數字化技術工具實現各鏈條環節的在線化協同。
培訓負責人強調,今后再出現上述質量問題時,SHEIN就能第一時間進行攔截和補救,盡量減少廢棄品的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供應商自檢,產品從交付到出售還要經歷兩道防線。送至SHEIN倉庫后,會根據一定比例被抽查;通過后,SHEIN會進行深層次分析,找出較高風險的訂單進行復核——數字化武裝可謂“從頭到腳”。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