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6月25日晚間,通威集團官微發布消息稱,西南首家GW級光伏組件工廠——通威太陽能(組件)金堂基地16GW光伏組件項目首件順利下線,這是通威光伏組件綠色發展實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的又一里程碑。
作為光伏行業龍頭,通威股份在組件領域的布局和發展一直受到市場的關注。分析人士認為,伴隨組件業務持續取得突破,公司的光伏一體化布局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完善。展望未來,光伏行業前景向好,行業馬太效應和“頭部化”趨勢明顯,高端產能的擴張和技術迭代升級將成為企業競爭“突圍”的重要手段。
【資料圖】
2023年底公司組件產能將達到80GW
資料顯示,通威太陽能(組件)金堂基地是我國西南地區首個大規模組件生產基地,該基地16GW光伏組件項目自6月15日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到6月25日首件下線,僅用10天時間,刷新了行業紀錄,彰顯了通威速度。
通威股份董事長、CEO劉舒琪表示,當前,綠色低碳已經成為通威太陽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而組件金堂基地作為西南首家GW級光伏組件工廠,規模優勢明顯,生產技術先進,具備強勁的輻射帶動力和核心競爭力。未來,組件金堂基地將加快生產步伐,做到穩中求進、提質增效,以最佳狀態迎接挑戰,助力成渝地區打造首個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
本次通威太陽能(組件)金堂基地16GW光伏組件項目首件順利下線,也意味著通威股份在光伏組件領域的業務取得了新進展。
通威股份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宣布將全面布局組件業務。公司通過對原合肥基地多晶電池車間技改,實現“8GW光伏智能工廠技改項目”產品順利下線,光伏組件的產能躍升至14GW。根據2022年年報,通威股份的光伏組件業務斬獲了多個央國企發電集團訂單,海外市場重點聚焦歐洲、亞太、南美等終端市場,去年公司組件銷量為7.94GW,同比增長226.06%,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通威股份組件出貨量已進入全球前十名。
目前,通威股份已啟動鹽城、金堂、南通等組件項目,按照項目投資規劃,預計2023年底公司組件產能將達到80GW。“新項目的建成投運將有力支撐公司組件業務的全球化開拓,為下游客戶提供穩定、優質的光伏組件產品。”通威股份表示。
行業一體化趨勢正在加強
2023年以來,通威股份持續推進硅料、電池和組件領域的產能擴張,加大光伏產業一體化布局。截至目前,公司已相繼披露在四川樂山市投資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項目、在成都市投資25GW太陽能電池暨光伏組件項目的公告。除了通威股份以外,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今年也紛紛披露了新的產能投資計劃,其中較多聚焦于光伏“一體化產能”的投建。
通威股份認為,行業一體化趨勢正在加強。2022年以來,產業鏈供需矛盾持續凸顯,部分環節市場波動較大,大量行業外部企業持續進入加劇單環節競爭的背景下,多家企業通過各種方式持續向上下游延伸布局,一體化趨勢顯著加強,而頭部企業在顯著的綜合競爭優勢上,進一步加大布局,呈現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競爭加劇和行業周期波動的背景下,通威股份持續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將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周期波動能力。光伏產業鏈未來或存在供給過剩的風險,頭部企業們憑借自身的產業規模、行業實力以及上市公司地位,有望推動行業并購與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對于光伏行業長期發展將帶來積極影響。
展望行業未來趨勢,有機構表示出樂觀期待。中原證券認為,硅料產能處于擴張周期,預計2023年我國硅料新增產能123萬噸/年,硅料供應量有望超過150萬噸,能夠支撐536.34GW的光伏組件。多晶硅供給過剩壓力將進一步導致產品價格下探,而原材料價格的大幅降低將傳導至光伏組件端等下游環節,光伏電站開發商系統采購成本將顯著降低。2023年下半年,在光伏系統成本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國內一、二、三期風光大基地落地進程將加快,同時,戶用、工商業等分布式光伏市場滲透率將提升。預計全年國內光伏裝機130GW至150GW,海外市場2023年光伏裝機有望超過220GW,國內外光伏裝機全年有望高速增長。
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光伏行業目前處于原材料價格下跌、終端產品高端序列持續暢銷的狀態。行業馬太效應和‘頭部化’特征明顯。頭部企業們逆勢推動產能擴張,也推動著光伏產業新一輪技術迭代。盡管硅料價格處于下行區間,使得行業一定程度承壓,但這也帶動光伏行業迎來了一輪新舊產能、新舊技術更替的洗牌周期,伴隨著TOPCon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和硅料價格企穩,行業向上趨勢將進一步增強。”
(編輯 何帆 喬川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