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社會基層 治理現代化
(資料圖片)
N通訊員 徐卉婷 秦沫
本報訊 6月7日,海寧110接到報警稱,海洲街道新橋社區沙涇橋東區鄰里間因洗衣板使用問題發生糾紛。接警員迅速將警單推送至海洲街道綜合治理中心,海洲“民聲一鍵辦”協同處置隊員立即出發前往現場,當場處結,整個過程不到1個小時。這起糾紛之所以能如此高效聯動、迅速調解,得益于今年4月在海寧開始施行的“民聲一鍵辦”機制。近年來,海寧以數字化賦能助推基層治理,充分釋放數字化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通過向“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推送糾紛等事件,為基層積累了豐富的化解處置經驗;推行基層治理聯動工作站建設,更是以黨建統領職能部門、志愿者等資源,組建了一支抱團發力的平安共建隊伍。
“通過技術攻堅,我們已經實現了110與12345和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的貫通,可以實現雙向派單,實時抽取簽收狀態和反饋內容,為‘民聲一鍵辦’機制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海寧市公安局科技通信科民警張宇介紹。
平臺的打通,實現了部門之間的“秒級流轉”。近日,12345接到朱某電話稱,因工作調崗問題想不開。接報后,12345立即轉單110,經公安和屬地工作人員的聯勤處置,對朱某進行耐心勸導,并為他解決了實際困難。
同時,“民聲一鍵辦”的推行也實現了非警務警情協同處置,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以前情感、勞資、鄰里糾紛以及各種求助類警情是110接警臺的‘常客’,靠公安一家力量處置并非最優解,現在,通過‘民聲一鍵辦’流轉至相關鎮(街道),有效整合了綜治力量。”海寧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孫誠介紹。
6月6日,家住長安鎮東升村的范女士發現家門被一輛汽車堵了,于是撥打110報警。110經過研判后,把該警情流轉到長安鎮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長安鎮“民聲一鍵辦”協同處置隊員到達現場后,了解到李大伯與范女士因為征遷問題存在矛盾,后在村委的協助下,處置隊員對李大伯進行了批評教育。
“一開始看到來的人不是警察我還有點不放心,但是后來發現鎮里和村里的人來主持公道效果更好,村委查清楚他沒有宅基地后,他就理虧了。”范女士對這起糾紛的調處表示滿意。
今年5月,長安鎮擴建升級了綜合信息指揮室,還專門組建了一支20人的隊伍,接到指令就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我們先處置,如果事情比較復雜,一下子處理不好的,就會聯動相關部門。”處置隊員駱宏賓介紹。
今年4月以來,3個平臺之間已經流轉各類警情、事件660余起,均實現了高效處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