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鎮村干部的“好幫手”,更是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瀏陽柏加鎮村民代表暖民心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訊員胡吉星
“平均每天要接幾十個電話,都是希望我能夠幫忙對接銷路。”從事花卉苗木種植、銷售近20年的周靜波最近有點忙。作為瀏陽市柏加鎮柏鈴村的村民代表,同時也是睦鄰服務隊的隊員,今年她身上多了一份責任:除了緊密聯系11戶聯戶群眾外,還時常幫村民的花木找銷路。
柏加鎮是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全鎮花木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品種1200多個,其中90%以上農民從事花木種植、生產、銷售。自開展村(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以來,柏加鎮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打好黨建引領“組合拳”,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在產業發展、宅基地改革、基層治理中的引領、服務和保障作用,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花木種植銷售有困難,睦鄰服務隊來幫忙
盛夏的柏鈴村,滿目蔥蘢,一輛輛裝載各類花木的車輛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日前,因種植苗木銷路不好,柏鈴村村民謝成立找到靜波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靜波幫忙。周靜波隨即打出幾通電話,就成功幫謝成立聯系到了買家。
周靜波是當地的花木種植大戶,承包土地400余畝,年銷售額達千萬余元。因為生意做大,客源遍布全國各地,身為村民代表的周靜波,除切實做好聯戶工作外,還加入了村里的睦鄰服務隊,幫助聯戶村民或該村的花農銷售積壓小苗。“今年以來,已幫助上百戶農戶成功對接了銷路。”周靜波說。
今年以來,柏鈴村立足傳統花木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村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全村推選118名村民代表,并在聯戶的基礎上建立以村民代表為主,“兩代表一委員”、入黨積極分子、致富帶頭人、婦女代表等參加的睦鄰服務隊,提供花木銷售、花木養護技術、各類金融服務等力所能及的服務。
以柏鈴村睦鄰服務隊為例,除花木銷冠周靜波外,服務隊隊員還有花木工匠楊奎,可為農戶提供花木養護技術方面的咨詢服務;有金融村官王武芝,可為有資金需求的花農提供各類金融服務。
近年來,該村大力打造鏈條更完整、業態更豐富的花木產業集群,加快推進興村富民步伐。
推動宅基地有償使用,村民代表顯擔當
今年一季度,柏加鎮5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96.87萬元,同比增長194%。其中,柏鈴村一季度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已跨過百萬大關。
柏鈴村的村級集體經濟何以“一騎絕塵”?其秘訣在于利用土地資源這一關鍵“發展之匙”,整合該村集體果園、茶場、園藝場等土地流轉給花木大戶,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約50萬元;同時,收取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費,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左右。
柏鈴村是瀏陽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的試點村。根據該市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宅基地面積超標但不超過210平方米上限的村民,只需繳納一定數額的有償使用費,政府即可確權發證。
“經過摸底調查,全村共有632棟房屋超面積,在村民代表的帶動下,村民們積極繳納超面積有償使用費,目前全村房屋超面積有償使用費收取率已超過95%。”柏鈴村黨總支委員、村委委員謝鵬介紹,按照一次性收取5年宅基地超面積有償使用費的方式,該村2022年實現宅基地制度改革收入102萬元。
柏鈴村立塘組是柏加鎮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先行區”,村民代表陳寬帶頭,繳納了5年的房屋超面積有償使用費。在他的帶動下,立塘組39戶房屋超面積戶主紛紛繳納了超面積有償使用費,一周時間就繳了5萬余元。
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小屋架起“連心橋”
近日,位于柏鈴村立塘組的睦鄰里小屋落成,這是柏加鎮首個服務于村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睦鄰里小屋。
睦鄰里小屋內,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墻上公示的村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運行體系圖、工作風采展示、睦鄰服務隊等內容清晰明了,村民可直觀地了解村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小屋24小時免費對外開放。”柏鈴村黨總支委員王睿介紹,睦鄰里小屋平時供村民代表開展聯戶工作外,還是路人的“休息室”、村民的“吐槽室”、村民代表的“議事廳”。
今年以來,以睦鄰里小屋和睦鄰議事廊為載體,持續深化村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統籌推進村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涌現出一大批基層治理先進典型。村民代表萬艷林是公認的“和事佬”,誰家有個矛盾糾紛,都會請她上門調解;村民代表李少峰是遠近聞名的“熱心腸”,哪里有需要,他就主動出來“搭把手”。
柏加鎮相關負責人說,村民代表既是鎮村干部的“好幫手”,更是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們共同維護著鄰里和諧、基層穩定,在鄉村營造了崇德向善、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的良好風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