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16日,西交利物浦大學舉辦高中校長論壇暨“新時代國際一流人才培養”研討班。來自教育部、部分省考試院、蘇州高校,以及貴州、廣西、海南、陜西、甘肅、河南、浙江、江蘇等重點高中校長近200位嘉賓齊聚西浦,探討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如何攜手,共同應對ChatGPT對教育的顛覆式沖擊與挑戰,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世界格局的高層次人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教授參加了研討。
(相關資料圖)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
什么樣的人才能夠適應未來生存?
在談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時,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教授引用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與倫理學Jerry Kaplan教授的話,“美國注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將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國,這個比例可能超過70%。”
西浦學生事務中心主任解啟健博士指出,現在我們的學生正在學習的很多內容和學習方式都有可能迅速被顛覆,我們真正要考慮的是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人工智能協作。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演進和發展,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高層次國際化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教授)
“教育要為未來做準備,”鈔秋玲教授指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許多新興學科還沒有出現在大學的專業目錄上;但同時,產業結構變化催生了新的學科組織方式,市場對新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催生了科研方式的轉變,未來不僅是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也是行業之間的交叉融合。”
在這一背景下,她表示,近年來西浦提出大學要主動融入社會,利用自身多學科交叉優勢和基礎研究優勢,與戰略新興產業和區域發展相融合,并在持續完善已有的國際化專業精英培養模式之外,探索培養能夠站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肩膀上,引領開拓新行業發展的融合式精英培養模式,以及營造教育、研究、創新、創業的產業發展新生態的3.0模式。
(江蘇省揚州中學薛義榮校長)
談到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時,江蘇省揚州中學薛義榮校長說:“教育上注重的邏輯訓練和數學計算等能力都在面臨挑戰,自動化、人工智能甚至可能會代替人類的手腳腦,但是人心是替代不了的,尤其是對美的感受和體驗。所以我認為,教育要重視情感和價值培養,教學生學會共情、包容、理解。”
興趣導向、多元路徑,培養新時代國際一流人才
在論壇期間,西浦發布《2022屆西交利物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該《報告》顯示,西浦2022屆中國內地(大陸)籍本科生中,85.56%的學生升學深造,其中36.08%的學生進入全球排名前十的頂尖學府,近9成的學生進入全球排名前一百的知名學府。
“整體上看,西浦的內地(大陸)本科生就業質量逐年向好,是西浦辦學質量的有力證明。疫情過后,隨著國際教育生態越來越好,西浦的本科辦學質量也會越來越高。”解啟健主任說。
解主任分析說,西浦的整體升學數據越來越好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與西浦倡導的興趣導向學習理念和相關支持系統有很大關系。
“西浦的學生在入學后可以有一年的時間進行學科興趣的探索,再選擇一個專業,”他說,“西浦的這種政策、環境和文化,特別利于學生釋放他們的潛力。”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事務中心主任解啟健博士)
他表示,西浦的畢業生很大一部分都進入到國際頂尖學府繼續深造,其中很多都是全球范圍內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也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大多數西浦校友都選擇回國發展,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去。
“我們希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世界格局,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引領未來發展的人才。”解主任說。
薛義榮校長強調了一流人才兼具好的學習態度和高的學習能力。“對于一流人才而言,學習態度是指是否好學、持久地學、終身地學,尤其是在不確定性成了最大確定性的時代;而學習能力表現在如何學、怎樣學。面對人工智能迅速發展,一流人才好學善學,他們能善于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終身學習。”
解主任在研討會上呼吁,我們的人才培養要適應當今國際競爭環境下的人才發展需求,在符合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我們的基礎教育不要過分內卷。
對此,薛義榮校長回應道:“我認為教育應該是舒展的,而不是內卷的,我們應該避免功利主義,努力創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以培養出更多的國際一流人才。”
(貴陽市第一中學曾強校長)
來自貴陽市第一中學的曾強校長也說:“我希望每個學生可以慢慢走,一直走。只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提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解主任提到“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的學生能夠去做自我探索的空間太小了;另一方面,面對高中和大學教育方式的巨大而突然的轉變,學生們需要去改變和適應的地方就特別多,他們需要很多相應的支持。”
曾強校長中分享了貴陽一中的思考與探索。他提出要以國際視野審視基礎教育,為一流人才培養創造多元化發展的路徑;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載體,釋放學生的創新活力,例如通過選拔少數具有科技創新潛質的學生進入高校參與研究,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鄭州外國語學校的教導主任孫秋浩老師分享探索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的實踐。她說,針對高一、高二學生,學校邀請大學教授進高中校園做講座,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早地發現個人興趣所在。
在研討會結束后,與會高中校長們前往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和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參觀訪問。(記者:張蔚、張默涵 編輯:寇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