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未超預期 買房理財“分吃”存款銀行吸儲承壓
找“米”下鍋越來越難,以賺取息差為主的銀行業近期很焦慮。
央行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末,當月住戶貸款余額為42.8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出現明顯下滑,比上個月大幅減少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
“大部分工資會投入互聯網理財”。5月20日,投資者楊女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銀行存款利率太低,相反“寶寶”等理財收益逐步走高,后者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債券、信托、理財、資管、基金、P2P投資渠道在不斷增加,愿意把存款作為投資品種的居民越來越少。同時,從2015年以來,全國各地房價上漲此起彼伏。這種局勢也逼得一些居民怕房價上漲過快,不得不下手購買房產。而這些成為居民存款被分流的主要原因。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代鵬認為,資本市場回暖是居民存款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金融市場日趨活躍,理財產品回報率也逐漸穩定,可能出現了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但并不一定就是從銀行當中脫離,很有可能是從一個科目轉入到另外一個科目中去,比如從存款形式轉入到理財產品等其他投資方面。
4月份居民存款下降成“慣例”
4月份居民存款緣何大幅下降?首先,這并不“意外”。從2017年4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就不難發現,去年4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631億元,同比少增569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2萬億元。減少規模雖略遜于今年,但也大幅下降。
再往前看,2016年4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8323億元,同比少增38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9296億元。
2015年4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8711億元,同比少增300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05萬億元。
縱向比較,不難發現,4月份存款下降是個“慣例”,沒有超出預期。
其次,這樣的下降,與“沖時點”有關。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問題,由來已久。為了存款規模考核,銀行存款通常月末沖高、月初回落,季末尤為突出。每年4月,正好處于二季度的季初,在一季度末存款規模沖高后,二季度首月大幅回落,并不奇怪。因為季末拉來的存款一般都是短期資金,幫助銀行完成任務后,下一季度這些資金會立即流出。
再次,這樣的下降,與理財產品轉換日期的設定有關。
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四部門,已于2018年4月底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這份資管新規中有關“消除嵌套、嚴禁資金池、打破剛性兌付、嚴禁保本保收益”等規定,將會對銀行理財產品形態產生影響,也會對大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熱情形成沖擊。不過,由于新規發布于今年4月底,尚不可能對此前4個月銀行理財的銷售有任何影響。
商業銀行為了讓季報數據好看,在設計理財產品到期日方面一般會“動腦筋”。如通常會將理財產品到期日,設定在季度最后一天。這些到期后的理財金,到了下個月初,就轉換成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又會繼續購買新理財產品。這樣,就造成存款在表內和表外的“搬家”,進而引發居民存款數據的波動。
人均消費支出增長7.6%,理財買房等分流存款
對于中國居民存款究竟去了哪里,最直觀的感覺或許就是居民的消費大幅度增加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6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7.6%。
那么,居民存款去哪里了?
首先是理財產品,現在居民的投資渠道在不斷增加,股票、債券、信托、理財、資管、基金、P2P等等,愿意主動把存款作為投資品種的居民是越來越少,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更是家喻戶曉。以余額寶為例,去年年底,余額寶規模就達到1.58萬億,超過招行的存款總額。余額寶還只是貨幣基金其中的一個產品。當前,貨幣基金規模高達7萬多億元。
其次是買房,買房對存款流失影響非常明顯。
從2015年以來,全國各地房價上漲此起彼伏。這種局勢也逼得一些居民生怕房價上漲過快,不得不下手購買房產。
數據顯示,2016年住戶部門貸款共增加6.33萬億元(新增短期貸款6494億元,中長期貸款為5.7萬億元),當年中國居民新增存款為5.16萬億人民幣。
2017年居民貸款增加了7.1萬億(短期貸款增加1.8萬億,中長期貸款(房貸)5.3萬億元)。中國居民新增人民幣存款下降到了4.6萬億元。
存款仍在整個金融市場中運行
存款大遷移,會出現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呢?
對于居民來說,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房貸利率上浮,目前首套房貸利率基本上浮10%以上,二套房上浮15%以上。
存款競爭壓力直接導致貸款對外報價走高。業內人士說,目前,很多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未來不排除貸款利率水平進一步上升。
另外,對于企業影響也是明顯的。企業融資需要更高的成本,那么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隨之轉嫁給客戶的就是產品價格的上漲。
保住自己的存款,銀行開始上調大額存單利率、減費送禮,甚至借鑒保險業拉客戶的做法。從5月4日開始,1萬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較央行基準利率的上浮比例從此前的30%升至40%。
多家銀行也上浮大額存單存款利率。目前四大行一年期30萬大額存單均較基準利率上浮45%,有股份制銀行10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上浮50%,城商行上浮幅度達到55%。上調以后,城商行的大額存單利息達到近4%。
之前的資管新規實施,不再有保本的理財產品,為了拉存款,發售自己的理財產品,銀行開始通過結構性存款理財來吸引客戶目光。
不過,在代鵬看來,不必過于擔憂存款減少帶來的影響。他說:“如果這些存款還在整個金融市場當中運行,無論它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還是進入到了債券市場、股市或者理財產品市場,都沒有完全脫離服務于國民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需求。”記者 屠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