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沁河坊”涉嫌一房兩賣 多名業主錢房兩空
去年五六月份,多名業主購買了沁陽市“沁河坊”商業步行街商鋪,不料遭遇開發商“一房兩賣”,“錢房兩空”討要無果。
投訴業主:自己的商鋪變成別人的了 錢也要不回來
7月18日,業主董女士告訴映象網記者,2017年6月,她與沁陽市景天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認購合同,購買了該公司開發的“沁河坊”商業步行街1層30.73平方商鋪。當時,售樓人員要求必須全款支付,董女士東挪西借繳納了358000元的全款。按照合同約定自認購之日起,景天置業每年返給業主總房款8%的補助,連返5年,總計可返還10多萬元。可到今年返補助時,景天置業卻一再推脫。6月20日,景天置業工作人員明確告訴她,她所購商鋪早在2016年就被景天置業其他人給賣掉了,而且,早先的業主已在房管局備案,現在這個商鋪不是她的,也無法返補助了。董女士急忙到沁陽市房管局查詢,果然,她所購買的商鋪2016年已經備案在了別人名下。
商鋪討還無望,錢總得退吧?董女士多次找景天置業討要房款,均無結果。據了解,和董女士同樣遭遇的共有48戶業主,房款最多的70多萬,最少的10萬左右,合計總房款1804萬元。業主們告訴映象網記者,購房時,景天置業說不能按揭,他們都是東挪西借湊的全款。業主們說,如今房不是他們的,錢也討要無門,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景天置業不但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解決辦法,連售樓部也搬走了。
房管局:業主所持合同無正規備案 已對開發商下達了處罰決定書
7月18日下午,多名業主再次到沁陽市房管局反映情況。在備案查詢處,一位馮姓工作人員說,房管局已經接待過他們這批業主,他們所持合同為開發商私下簽署的,不是房管局的正式合同,無法備案。經過查證,業主們所購買的商鋪已經全部備案在別人名下。而且備案的全是大套的,是一二層在一起的,根本就沒有小套的。該工作人員說,已發現開發商就是“一房兩賣”,已經對開發商下達了處罰決定書。
股東:雖私簽了買賣合同并非真”賣” 只為向業主融資
隨后,業主們找到了景天置業股東王某成,他解釋說,雖然與之前的業主簽訂了購買合同,但不是真正的賣給他們,而是為了向他們融資借款。后來再與現在這些業主簽訂認購合同,是想拿他們繳納這1804萬房款清償前面的融資,再與這些業主簽訂正式的購房合同。據王某成講,實際上,這1804萬收到后并沒有去償還以前的借款。當記者追問,一個商鋪簽訂多份購房合同,是否是一房多賣時,王總說,他不這樣認為,公司決策之前也咨詢過律師。
當前置業控制人:此前經營者涉一房三賣 建議業主報案
隨后,記者與業主又見到了景天置業目前的實際控制人牛某文。他告訴映象網記者,他是去年9月23日份才接受委托管理這個爛攤子的,之前的經營負責人,對這些商鋪多是一房兩賣,有的甚至一房三賣。就”融資”的1804萬元而言,僅售房傭金就被提走了477萬,他認為此前的經營行為整個就是詐騙。
隨后牛某文告訴記者,他在這個項目已投入了6000多萬,目前還沒收回。他向業主建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去報案,該抓誰抓誰。
律師說法:置業公司行為或構成詐騙
河南鯤之鵬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主任律師辛治廷說,該事件中,前面備案業主的買賣是受法律保護的,而后來這批業主購買行為雖然不受法律保護,但是仍然是真實有效的,開發商作為產權人不能“一女兩嫁”,對于后批業主來說,該置業有限公司已經構成了合同詐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