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兩年,電視劇《大宋宮詞》終于開播,然而該劇迎來的并不是此前《大明宮詞》所實現的口碑熱度雙豐收,反而是評分高開低走,即使由演員劉濤、周渝民主演,更由導演李少紅執導,也無法挽救該劇的口碑,負面評價紛至沓來,截至3月25日,該劇的豆瓣評分已降至3.9分。面對當下的市場反饋,《大宋宮詞》為何高開低走也成為縈繞在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大宋宮詞》上線6天以來,在貓眼一周網絡劇熱度榜中位列第四位,單日熱度值也多次居于網絡劇榜單的三甲,而歷史熱度最高值曾達到9396.8。
然而,在口碑上,《大宋宮詞》卻未能在觀眾群中獲得如《大明宮詞》一般的高認可度。據豆瓣電影顯示,《大宋宮詞》開播首日口碑評分曾斬獲6.1分,然而6天時間過去后,截至3月25日17時,該劇口碑評分迅速跌至3.9分,且評價者中有45.9%均給出一星的評分,兩星評價占比也達到近三成,而四星及以上的評分占比僅為10%。
在觀眾看來,《大宋宮詞》中出現了部分與史實存在差異的問題,這無疑降低了觀劇體驗。影視劇迷王先生表示,“以前總嫌國產劇節奏慢,但是這個劇的節奏也太快了,快到讓人摸不著頭腦。除此之外,劇情與史實也相去甚遠。劇里演的是皇后劉娥將自己的孩子送去敵國當三年人質,但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娥只有一個養子,就是‘貍貓換太子’中的孩子”。
如今,《大宋宮詞》的口碑仍在持續下滑,對于當下該劇的口碑反饋,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劇方,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不過,盡管《大宋宮詞》口碑不及預期,但該劇在拍攝上卻耗費了不少的精力。
公開資料顯示,《大宋宮詞》拍攝共耗時192天,并輾轉象山、橫店、開封三地。其中僅在象山便改景搭建了70多個場景,并建造占地30畝、2萬多平方米的“大宋建筑群”。
同時,李少紅此次為在劇中真實呈現古色古香的宋朝風韻,在各個方面都傾注了巨大的心力,大到宮殿長廊,小到一草一木,從布局到搭建,選材到配色,都力求還原歷史。整個籌備及拍攝階段,還專門請來宋史研究所和開封市文物局的專家顧問,在各個方面進行把關指導。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對于《大宋宮詞》的服化道,不少觀眾均表示了肯定,但之所以仍無法帶起口碑的提升,主要來自于影視劇迷反映的該劇存在剪輯混亂的問題,甚至還有人直言“該劇自帶三倍速”。
有觀眾在評論區留言稱,“每一集都是兩倍速飛速說話快速剪輯,過五分鐘就完全換了一個世界,十分鐘可以完成一個角色從出場到死掉的所有任務,導致很多交代故事重大發展的情節缺失”。還有觀眾評論稱,“很多場景一帶而過,表達敘述也較差,故事前后顛倒,與《大明宮詞》無法比較”。
電視評論人孫禹表示,此前有了《大明宮詞》作為基礎,觀眾對于《大宋宮詞》的期待只會進一步提升,不會下降,因此一旦該劇未達到觀眾的期待值,便會對口碑產生較大的影響。
此外,在劇評人劉暢看來,“雖然該劇自開播以來爭議不斷,無論是劇情本身還是后期剪輯,其實還是一個個人主觀判斷的事情,但有一點需要客觀來看的是,該劇在重現歷史場景方面沿襲了李少紅導演一直以來的考究”。
現階段,古裝劇仍是影視市場中的重要作品類型,近年來也時常誕生出爆款作品,不僅在國內掀起收視熱潮,還會擴散至海外市場帶動起更高的熱度。
僅以當下的劇集市場為例,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劇集榜熱度前十位的作品中,共有5部作品為古裝影視劇,占比達到了一半,而在前三名中,古裝影視劇則占據了兩個名額,可見古裝劇的市場空間以及觀眾對該類作品的需求。
“觀眾對于古裝劇的需求一直未曾減少,也正是已有大量古裝劇的出現,無論是正劇還是帶有玄幻、奇幻元素的作品,讓觀眾對古裝劇逐步提升原有的標準,推動該類作品實現更高的內容品質。”孫禹認為,未來古裝劇仍將在整個市場中占據一定的比例,如何在內容創新的同時,保證劇情邏輯的設計以及剪輯、后期等方面的質量,將成為發展中的關鍵因素。
“內容永遠是影視劇的重點”,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李少紅雖然對劇集畫面、服裝造型有很高的追求,但是過于形式主義,最后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往往形式大于內容。
魏鵬舉接著表示,從觀賞角度來說,內容就是正義。上世紀80年代的古裝劇雖然造型和畫面布置都較為粗糙,但是因為注重故事情節的發展,也獲得了諸多好評,成為了經典。所以影視劇應該更注重內容,故事情節的描述越生動,越可以讓觀眾產生高度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