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由其管理和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據統計,截至目前,科學家利用LAMOST一期巡天數據,共發表SCI論文345篇,總被引用3000余次。
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趙剛介紹,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第一類是利用LAMOST數據的大樣本優勢,給銀河系“重新畫像”。包括銀河系銀盤半徑大小被兩次刷新;改寫銀河系暈的結構特征,確立為內扁外圓的新結構;發現銀河系并合形成的新證據;對太陽附近的暗物質密度進行了重新估算;估算出銀河系的質量和太陽鄰域暗物質密度等。
第二類成果集中在恒星物理方面。包括精確估算了上百萬顆恒星的年齡;測量近6000顆類太陽恒星的磁活動指數,證實太陽有爆發超級耀斑的可能;首次測量了近700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發現太陽系在宇宙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尋找“第二個地球”;發現了一類新的太陽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等。
第三類是搜尋到不少的“奇異天體”??茖W家不僅從LAMOST光譜中發現了萬余顆貧金屬星、5顆極稀有的超高速星,還發現了大量不同種類的白矮星。
另外,在捕獲來自遙遠宇宙的信息方面,LAMOST也展現了其不可小覷的“功力”。包括發現了1.2萬余顆類星體、補充了近萬個鄰近主星系的光譜測量等。(趙竹青)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