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互聯網讓個人信用成第二“身份證”
從8月31日開始,河南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稅收等40多個行業領域的數據聯網,通過在線大數據可視化分析來監測信用主體狀況,實現“逢批必查”“逢辦必查”。
河南省發改委信用處負責人表示,未來個人信用將成為第二張“身份證”,守信者可以享受租車、住酒店都不需交付押金的福利,失信者可能連出門打車、超市購物都困難。
據介紹,河南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是河南建設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試點省的重要內容之一。該平臺實現聯網后,各部門、各單位在利用平臺開展行政管理工作時,近期可通過在線查詢、遠期可通過系統對接兩種方式,對信用主體進行獎勵和懲罰。例如交通運輸部門在辦理經營許可業務審批時,工作人員登錄河南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輸入運輸公司法人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組織機構代碼等關鍵信息,可查詢當事人是否屬于獎懲對象,對屬于獎懲對象的當事人,平臺會自動列出紅黑名單種類、次數以及相對應的獎懲措施清單。
河南省發改委信用處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底前,河南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將嵌入“線上”辦事流程,與河南政務服務網的數據融合銜接,實現對獎懲對象自動提醒警示、自動檢索、自動觸發、自動實施、自動反饋等全流程聯合獎懲。(記者喬地)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