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6月27日,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將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25億元調整成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除募集資金減少45億元以外,發行方案其他內容不變。
而在前一天(6月26日),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900,000,000股(含本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25億元(含本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125億元降至80億元,背后原因是什么?
對此,杭州銀行回應稱,這主要是順應市場情況,公司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情況,調減募集資金規模。但也有市場分析稱,杭州銀行可能被監管“窗口指導”了。
01
融資“補血”頻頻
對于募集資金,杭州銀行表示,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既然說到“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那就且看看杭州銀行的這個數據。結合2022年A股42家上市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14.13%,可以看到杭州銀行資本充足率排名倒數第二,處于墊底位置。
截至2022年末,杭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89%、9.77%及8.08%,較2021年末分別下降0.73、0.63、0.35個百分點。另外,2023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杭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10%/9.71%/12.74%,較2022 年末,只有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樂0.0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則依舊下滑,分別下降了0.06、0.15 個百分點。
近年來,為了“補血”,杭州銀行也是多措并舉。除了上述的定增,去年9月,杭州銀行曾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金額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金融債券及金額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券。據相關媒體統計,從2016年上市至今,杭州銀行已從資本市場上融了超1500億元。
取之于市場,是不也得還利于市場?但杭州銀行似乎也沒做到。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杭州銀行分紅金額分別為7.85億元、10.99億元、12.83億元、20.76億元、20.76億元、20.76億元、23.72億元,上市后累計分紅金額僅為117.67億元。
雖然作為城商行其分紅額度不能和國有大行、股份行相比,但杭州銀行也是城商行中的頭部了,如此“吝嗇”確難服眾。
02
業內相較不太“大方”的分紅
這不,近期銀行股正好也開啟了“分紅盛宴”。從國有大行的數據來看,著實是“壕”。
首先是交通銀行。6月27日,交通銀行率先通過了2022年年度利潤分配方案,277億元現金股利將在7月11日發放。
據悉,這是交通銀行史上最豐厚的一次利潤分配方案。其他5家國有大行也將在本周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審議相關議案。
據之前年報數據顯示,國有六大行是現金分紅的主力,2022年擬分紅4047.6億元。其中,工商銀行擬分紅額居首,達1081.69億元,建設銀行居第二,達972.54億元。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為777.66億元、682.98億元、255.74億元。
股份行方面,招商銀行擬分紅438.32億元,暫居首位。興業銀行擬分紅246.8億元,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擬分紅額也超百億元,分別達161億元、112.26億元。
目前,招商銀行也已于6月28日召開股東大會。會上對于能否提高分紅比例,招商銀行黨委書記、行長王良表示,招商銀行的現金分紅比例自2019年以后達到33%。投資者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分紅比例,招商銀行會根據資本充足率變化的情況進行認真地研究。在現金分紅的比例、資本的充足能力和業務發展這三者之間需要權衡。
另外,在已派發現金紅利的銀行中,興業銀行246.8億元的現金分紅總額和1.19元的每股紅利(稅前)也備受關注,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93.69億元和60.95億元,浙商銀行年報顯示,其分紅方案為每10股派息金額2.1元,現金分紅共為44.66億元,分紅比例為32.80%。
城商行中,杭州銀行4月25日發布的2022年度分配預案則顯示,其擬10派4元(含稅),預計派現金額合計為23.72億元。派現額占凈利潤比例為20.31%,以該股2022年度成交均價計算,股息率為2.87%。
杭州銀行的這一分紅預案在城商行中并不算高。據悉,蘇州銀行、青島銀行的分紅比例均超過30%。不過在統計的數據來看,大多數城商行的分紅比例均在20%左右。
數據源于各大銀行公開信息
03
奇高的撥備覆蓋率背后說明什么?
舍不得大手筆分紅的背后,杭州銀行的經營情況卻是比較穩定的。
資產端來看,與2016年末相比,截至2022年末,杭州銀行資產總額、貸款總額年復合增速分別為14%、19%;另外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復合增速也分別為16%、20%。
歷年年報信息顯示,杭州銀行2017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凈利潤45.50億元、54.12億元、66.02億元、71.36億元、92.61億元,保持著穩健上漲。2022年全年和2023年一季度也分別實現凈利潤116.79億元、42.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11%、28.11%。
而且,在上市銀行ROE整體略有下降的環境下,杭州銀行ROE也在逆勢提升,2022年超過14%。
不過,對于杭州銀行盈利問題,也存在著一些質疑,這主要源于異常高的撥備覆蓋率。
數據源于杭州銀行歷年年報
從上圖能夠看到,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2022年和2021年相比雖有所下降,但截至2022年末這一數據也高達565.10%。而根據財政部2019年9月發布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所以,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遠高于監管標準,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潛在不良貸款做準備,但截至2022年末,其不良貸款率僅為0.77%,處于較低水平。所以,是為了隱藏利潤、為了少分紅作鋪墊?
不得而知。但資本市場都是以“利益”為先,長期少分紅,股東可能就會產生其他心思,而這或許也是杭州銀行近年來股權層面稍顯波動的一大原因。
2022年2月-8月,前十大股東的太平洋人壽將其持有的1.18億股杭州銀行股份悉數清倉,減持總金額達16.94億元,退出股東之列。雖然當時太平洋人壽對此解釋為自身資產配置的考量,但也不得不讓人多想。畢竟在此之前,也曾有中國人壽大手筆減持杭州銀行股份。今年2月12日,杭州銀行一紙公告宣布8家股東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進入無實控人狀態,也讓外界有著諸多猜測。
內容來源:科技金融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