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推薦:行業人物專訪系列專題——“視聽·這十年 ”
(相關資料圖)
當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每一步都精準地踏在了開荒的時間線上,那不管最終結局如何,過程一定精彩。
不管是2005年的視頻網站,2014年的短視頻平臺,還是2015年的互聯網電視,亦或是2016年的NLP(自然語言處理),唐柯進場的時間點,其實都處于行業發展初期。沒有成功模式,沒有完整生態,甚至沒有用戶。不是公司業務從一張白紙開始,而是整個行業從一張白紙開始。不可謂不“刺激”。
十多年后的今天,唐柯再回首自己這一路走來的視聽往事,有成功,有失敗,有持之以恒,也有“半途而廢”。如果非要有個評判的話,唐柯很謙遜地給了自己一個低分。
“十幾年的創業,我覺得只能算10%的成功。抓住了一個機會,看到了很多機會,但又失去了大部分機會。當然,身處其中,每天紛繁復雜的信息,你很難判斷哪些是真正的機會,哪些只是一些偶爾飄過的浪花”,唐柯說,“當一個潛在的機會出現時,你只有真的跳進去做一做才能辨真偽,在外面看是看不清楚的,哪怕只要去做幾個月,你就會發覺自己最開始的很多認知90%都不對。一旦發覺不對,不要猶豫,應該立刻止損?!?/p>
“失敗要趁早”,這是一條交了昂貴學費,寫到唐柯創業經驗手冊里的認知。
?
視聽江湖的潮起潮落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視聽產業最激蕩的江湖,唐柯都見過。
不僅見過,而且真的下水蹚過。
2005年,寬帶網絡的加速普及促使國內外視頻平臺扎堆誕生,美國的Youtube、中國的土豆網都創立于這一年。也是在這一年,唐柯和羅江春創立了風行網,成為視頻網站江湖里最早的一批入局者。
提起風行網最初的創業史,唐柯的講述聽起來好像很隨意,但又很不隨意?!拔覀儺敃r就是看好互聯網視頻的發展,但也沒有過多去深想它的前景。產業變遷之類的,想不清楚的,不投身去做,是無法預知未來的。當時興起一個叫BT的軟件,P2P下載,可以從網上下載電視劇,我們就在想,能不能開發一個軟件直接在線點播,無需等待幾個小時的下載。”
好像開始得“稀里糊涂”,但付出的努力卻一點不含糊,“最開始的一兩年里,我們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2點,而且為了盡量降低成本,我們沒有薪水。”
不圖錢,而且很賣命,只能是因為心里的那場熊熊大火,才敢在摸不清前路的情況下,就站上了高手如云的賽道。期間的艱辛此處不贅述,好在前期風行網發展得一直比較順利,每年用戶都以幾倍的速度增長,2008年還拿到了鼎暉的投資。但也確實有一些困難是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2012年,影視劇版權價格已經開始快速飆升,而風行網因為資金問題,慢慢掉隊了。這時候我們才開始慢慢意識到,其實視頻平臺本質上不是一個技術平臺,而是一個影視公司。十年以后的今天,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絕大部分預算都花在自制劇集上,一個成功的爆款劇集如《人世間》,可能就能將愛奇藝的DAU、訂閱用戶提升10%,這就是典型的影視公司的商業模式。”
不過如今回頭再看,唐柯也沒覺得遺憾,“一個產業發展到成熟階段,只會有少數幾家公司活下去。而當時風行網因為缺乏資金和內容基因,最好的選擇就是和其他公司合并,不管從產業角度還是從用戶角度來看都是件好事?!?/p>
2015年,風行網被SMG上海文廣收購了大部分股份,唐柯離開了風行網,加入SMG上市企業東方明珠擔任總工程師。當時東方明珠的戰略決策是從IPTV擴展到互聯網電視行業,而唐柯相信技術與商業的結合可能帶來新的產業機會,他開始從過去的視頻網站業務轉戰互聯網電視業務。
不過2015年的互聯網電視行業已經如火如荼,樂視、小米、大麥、看尚、17 TV、暴風、PPTV、微鯨等接近20個玩家。盡管競爭激烈,但唐柯看好這個市場,“當時我認為視頻平臺的發展已經白熱化,且仍處于燒錢階段,而電視的商業模式更成熟,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或許能夠開創一個新的機會點?!?/p>
一年多以后,唐柯推翻了這一認知,“最開始我以為電視平臺會是一個獨立的平臺,它可以有別于視頻平臺。但后來發現,不管是移動端,PC端,還是互聯網電視端,經營的內容主要還是影視劇等,并不能單獨開辟賽道?;ヂ摼W電視其實只是視頻平臺的延伸。既然還是視頻平臺產業模式,那就仍然脫離不了影視公司的定位?!?/p>
意識到這一點的唐柯判斷,互聯網電視的未來只有兩條路,要么就像小米一樣做硬件,要么就像視頻平臺一樣成為影視公司。而當時唐柯擅長的仍然是互聯網軟件技術,“我既不懂硬件供應鏈,又不懂影視內容開發”。既然都不擅長,那就不要去做。2016年,唐柯離開上?;氐奖本?/p>
這一決定讓唐柯避開了互聯網電視最慘烈的洗牌期,因為很快,互聯網電視就變天了。
但這些都與唐柯無關了,回到北京以后,唐柯已經翻過這一頁,開始尋找一些新技術與產業結合的機會。技術出身的人永遠相信科技能改變世界,一個大潮要起來的時候,提前入場很重要。
2016年的人工智能正熱,而當時優質內容生產匱乏已經成為視聽產業的發展痛點,唐柯想試一試,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人工智能的一個分類)解決內容生產環節缺乏好劇本的困擾。唐柯回憶,“當時其實我擅長協同過濾智能推薦,也懂一些圖形識別,這些都是AI人工智能領域,但是NLP自然語言處理,其實不太懂。真正做了才知道,AI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廣義的領域,各個細分領域隔行如隔山,算法完全不同?!?/p>
唐柯帶領一個小團隊研究探索了一段時間,最后不得不承認自己最初想得過淺,宏觀上來看AI的進步確實可以改變很多領域,但主要是模式識別領域,而人類語言過于復雜,NLP還沒有成熟的算法。時機還不太成熟,進場太早了。
后來,唐柯加入了森宇股份。既然NLP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換一條路走。既然內容生產是視聽產業的一大瓶頸,那就投身中上游,而森宇股份恰恰深耕影視劇動漫發行多年。唐柯說,“雖然我以前一直都是工程師,但從2016年開始研究NLP檢驗劇本和生產故事,對劇本領域知識積累也比較多,覺得內容生產領域可以試試?!币菜闶琼樌沓烧隆?/p>
回顧這一路的起起伏伏,在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唐柯趕上了視聽產業的青春期。2005年創立視頻平臺,2015年探索互聯網電視,2016年研究人工智能,2019年深入產業中上游,期間還不斷在發展主線之余培養支線,譬如2012年的移動視頻和2014年的短視頻。幾乎每一步,都踩在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上,趨勢都毫無疑問,但結果卻不都盡善盡美。而要問唐柯最受觸動的是哪一部分,他的回答是,2012和2016。
長期低估和短期高估
2012和2016其實不是指具體年份,而是指代了兩次無疾而終。
2012年,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唐柯看到了新的可能,移動互聯網來了,視頻行業將迎來洗牌。當時唐柯還在風行網,他認為風行網需要跟上趨勢,做移動視頻,但這一方向并未被認可。2012年的人們很難想象誰會在手機上看視頻?屏幕那么小,觀看體驗也不好,這些似乎都是難以反駁的理由,唐柯說,“我們拜訪了很多PC互聯網行業大佬,他們都一致認為手機視頻沒有太大用?,F在想想,理由都很充分,但最關鍵的理由其實是人的路徑依賴,越成功的人越相信自己的路徑,對于新事物會抱懷疑態度。因為新事物興起,不就等于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功路徑嗎?這不是邏輯問題,這是人性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才會崛起頭條、滴滴、美團、小紅書等新興公司。”
每一個新業態的誕生,背后都充斥著質疑聲,就像1879年,英國工程師認為,既然有了足夠多的郵差,人們就不需要電話一樣。但就在1900年,電話開始在整個歐洲普及。
移動視頻更快,根本用不著等20年,短短幾年間就顛覆了整個視聽產業。后來盡管到2013年風行網還是做了移動視頻,但能使上的力已經不多?!爱斠粋€趨勢發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誰對誰錯只有時間能驗證”,唐柯說。
創新的業務在做的那一刻,總是看不清對錯的。對的沒做可能遺憾,但錯的做多了也遺憾。如果說移動視頻是前者,那NLP就是后者。
2016年,唐柯寫了本書《敏捷產品——不確定性的思維革命》,這是一本經驗之談,告訴大家如何在不確定性的世界里,做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是“盡早失敗”,一旦發現方向錯誤,就得及時止損。
但“說易行難”這個詞之所以能成為生活中的高頻詞匯,就在于它被無數次驗證過。2016年,唐柯回到北京開始探索NLP時,也沒能很好地踐行。技術出身的人大抵都堅信新技術的賦能確實能夠改變業態,可是,什么時候?
唐柯也沒有答案。2016年的他一頭扎進了NLP能夠改變上游優質內容產出匱乏的信念中,盡管他至今依然堅信這項技術的長期前景,但是步子邁得太早,有時候就從先驅成了先烈。現在唐柯再回頭總結,覺得自己在探索一年后就應該及時收手。
盡管在創業卡位這件事上,幾乎沒有一個后來者,能跟市場的先入者,吃上同一口熱飯。但有時候太早入局,可能壓根吃不上飯。
這兩次無疾而終對唐柯的觸動很大?!叭绻f2012年我真的極其堅信移動視頻的未來,我當時就應該離開風行網,專門創建一家移動互聯網的公司,可我當時也只覺得是趨勢,并沒有預料到會帶來那么大的改變?!碧瓶抡f,“而2016年做的人工智能我認為可以帶來很大的改變,但實際卻發現短時間作用并不大?!?/p>
“人們總是在長期之內會低估一件事,在短期之內會高估一件事”,唐柯感嘆,“時機很重要。”
但真要說有多遺憾,其實也并沒有,在唐柯看來,創新業務成功的概率本身就不高,“互聯網大廠每年都會開很多新項目,但最后成功的就那么一兩個。每次過程都可以總結出經驗,但下次肯定還會面臨新問題。創新就是這樣,接受這個事實就好了?!?/p>
技術型商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