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愛心健康包
福建日報記者林劍波發自莆田秀嶼區月塘鎮坂尾社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年輕人都在外地,還沒有返鄉,這段時間多虧了各級干部把愛心健康包送了過來,要不然我們老人家行動不便,也不會用電腦、手機上網購買,真不知道該怎么辦。”5日,莆田秀嶼區月塘鎮坂尾社區,在家中照看95歲老母親的居民許金星對記者這樣說。
紅色的愛心健康包外觀像一個禮盒,盒子內裝有退燒、消炎、抗病毒等藥物,以及酒精、抗原、體溫計等物品。“送藥過來的時候,就當面講解說明,確保老百姓合理用藥。”歐海雄是一名干部志愿者,在一線服務基層群眾。
坂尾社區靠近海邊,距離莆田市中心30多公里。社區總人口3000多,其中青壯年大都在外謀生,常年在家的以留守老人和孩童為主。近一段時間以來,社區80歲以上老人、低保重殘、農村特困集中供養人員等特殊群體,成為各級政府重點關注對象。
為了解決短期內藥品緊缺的問題,保障弱勢人群的防疫需求,坂尾社區發動在外鄉賢,通過各種渠道籌集防疫物品,然后統一運回家鄉,再由衛生所家庭簽約醫生指導分類,裝成一個個愛心健康包,指派黨員干部分發到群眾的家中。
“全鎮11個村(居)迅速行動,紛紛發出倡議書,第一時間得到眾多鄉賢的響應與支持。兩天內,就收到抗原3540支、咳嗽感冒藥1847盒、消炎藥600盒……”月塘鎮黨委書記程啟琦說,“手里有藥,心中不慌。”
在月塘鎮衛生院,醫生黃振剛告訴記者,第一波高峰期逐漸消退了,目前每天接診幾十人。衛生院將醫護人員分成11個小組,實現全鎮所有村(居)全覆蓋,跟蹤了解基礎病人群的健康狀況,確保群眾能夠正確用藥、及時得到救治。
網格員入戶解難
林澤貴發自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網格員為殘障困難戶送上“防疫健康包”。林梓健攝
東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阿婆,您身體沒什么大礙,喝點紅糖粥湯,吃點清淡的就好!”6日上午,在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4組,灌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生雷妮為林連老人做了一系列仔細的檢查后,耐心地囑咐注意事項。
88歲的林連是村里的獨居老人,雷妮是她的簽約家庭醫生。前一天下午,老人向入戶走訪的深青村網格員蘇志芬提到自己“拉水了”,但未感不適。蘇志芬立即為老人進行抗原測試,結果顯示“陰性”。即便如此,她依然不敢大意,當天就將情況報給老人家屬及其家庭醫生。
“這個是消毒用酒精,這個是N95口罩,外出回來時要及時用酒精消毒……”在殘障困難戶蘇悅育家中,深青村民政辦主任劉春秀與網格員向老人細致地介紹防疫物資及其使用方法,反復叮囑要做好個人防護和日常身體健康監測。
連日來,深青村網格員走街串戶,為80歲以上的老人及低保困難戶送上“防疫健康包”。“防疫健康包”里有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水、感冒靈、抗原試劑條等防疫物資。
網格員還向群眾認真講解個人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等知識,問詢村民身體狀況、疫苗接種、就醫需求等情況,幫忙聯系家庭醫生上門診治。
“疫情防控新階段,灌口鎮將農村防疫的重點放在保障高齡老人、特殊困難群眾的防疫需求上。”灌口鎮民生事務科科長陳偉昆說,灌口鎮通過建立脆弱人群臺賬,并依托網格管理“五包一”,鎮干部、村干部、警務人員、基層醫務人員、志愿者(網格員)落實到網格,建立脆弱人群“一人一策”包保聯系機制,提供就醫指導、協助抗原測試、上門疫苗接種、健康防疫指導等服務,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送醫送藥到農家
福建日報記者張杰通訊員黃水林江鈺婷林嘉偉發自連城縣新泉鎮西村村
“阿公,這是退燒藥,發燒的話一天吃一粒,要多喝水,注意身體。”“要注意保暖,感覺不舒服就隨時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都可以來幫您。”6日上午,連城縣新泉鎮西村村,村醫張仕蓮和鎮干部沈夢蘭來到張杏生老人家里送藥,耐心地向他介紹藥品使用方法,并叮囑其要做好防護,保重身體。
春節臨近,農村地區人員跨區域流動和聚集性活動增加,疫情擴散風險增大。為全力打好打贏農村防疫這場硬仗,新泉鎮各村衛生所就近做好村民健康服務,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日常隨訪等方式,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對癥治療用藥服務。
走進西村村衛生所,貨架上整齊擺放著退燒藥、感冒藥、止咳化痰等藥物。“藥雖然不是很多,但也可以給村里那些不方便出去的村民用,還是能及時救急的。”張仕蓮介紹說。
為夯實農村防疫基礎,新泉鎮積極發揮網格化管理作用,組織動員鎮村干部、醫務人員、志愿者,通過包片(村)、包戶、包人等方式,切實做好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
“我鎮按照要求儲備了一批對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中成藥、退熱藥、止咳藥及抗原檢測試劑,并及時分發給脫貧戶、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和部分買不到藥的群眾。”新泉鎮副鎮長李曉紅說。
同時,新泉鎮堅持做到“應接盡接”,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特殊群體開展疫苗接種入戶動員行動,提供車接車送和上門接種服務。為全鎮老人健康保駕護航,對核酸檢測、生活照料、購買需求等方面,努力做到有求必應、生活無憂、同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