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36年英國BBC開始進行電視廣播以來最大的戰爭。」
2022年秋天,世界級IP戰爭拉開帷幕。亞馬遜Prime自制大片《指環王:力量之戒》與HBO MAX《龍之家族》10日內接連上演。史上最成功的三部曲電影《指環王》系列與史上最成功的的劇集《權力的游戲》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新作。《指環王:力量之戒》第一季制作費為4億6500萬美元,相當于韓劇《魷魚游戲》的30倍,而《龍之家族》制作費也高達2億美元。
(相關資料圖)
世界OTT(網絡視頻平臺)史無前例的大戰之中,Netflix的訂閱會員達到2億3000萬。據Netflix統計,會員中有60%看過1部以上的韓國內容,90余國的韓國影視劇排在每周Top10榜單上。去年主要亞洲地區Top10中有70%以上是韓國作品,全球Top100中有約16%是韓國內容。并且,與美國大片《龍之家族》每集280億韓幣的制作費相比,韓片單集制作費差不多相當于美劇的8~25%。
高性價比使得國際OTT大鱷們繼續加大對韓國內容產業的投資。韓國上下游受其影響,一片欣欣向榮。
然而,繁榮背后,也有諸多煩惱。
2022:危機與機遇
據韓國KB證券報道,韓國電視劇年產量2021年為140部,2022年為160部。但是2022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當中,電視臺的廣告訂單和用戶都轉到了OTT上,播出情況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2年韓國臺播劇收視率Top10
從臺播劇題材上看,韓國觀眾主要偏愛財閥、重生、復仇、律政、治愈題材。
韓國去年收視率破20%的劇僅有一部宋仲基主演的重生復仇爽劇《財閥家的小兒子》,SBS和tvN各有3、4部作品上榜,MBC靠李鐘碩的復仇爽劇《黑話律師》勉強維持尊嚴,而KBS則顆粒無收。
排名第二的治愈律政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制作費150億韓幣,收視率從0.9%開局最終飆升到7.5%,成為韓國第二大通信公司KT投資5000億韓幣的綜合頻道ENA的開臺功臣。
而韓國電視臺,特別是國營三大臺在國際和韓國本土OTT的夾縫中艱難求存,已經被壓在食物鏈的最底端。韓國內容振興院去年的韓國制作公司問卷調查顯示,制作節目簽約優先考慮順序是:海外OTT(77.8%)、綜編臺(JTBC,tvN等)(74.1%)、本土OTT(63%)、三大臺(59.3%)。
OTT在韓國影響力可謂與日俱增。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韓國OTT使用率為72%,比上一年小幅增加2.5%。用戶人均使用5個OTT,其中2.7個為付費型APP。
韓國業界合作首選的Netflix,盡管宣布限制共享賬號使用、廣告收費制虐韓國用戶兩遍,去年純收益還是達到了約5兆韓幣,今年1月月活用戶(MAU)達到約1258萬人。與《黑暗榮耀》同檔期對打的《賭命為王》,也為迪士尼+創下月活用戶217萬的記錄。
對國際OTT平臺來說,韓國內容如今是拉新會員的「一等功臣」。Netflix去年三季度會員分布顯示,歐洲、中東、非洲比上一季度增加了56萬余人,北美洲增加了10萬人,而亞太地區在同一時期增加了143萬人。
國際OTT在韓國橫行無忌,反觀韓國本土OTT,隨著新冠結束,國民戶外活動增加,內需市場接近飽和,用戶人數很難再實現規模增長,進入了最大危機「寒冬期」。
CJ ENM旗下的TVING今年1月月活達到515萬人,是韓國首次突破500萬大關。2022年TVING的年銷售額為2500億韓幣,營業損失為1190億韓幣,比起2021年的762億韓幣,會員增多,赤字反而也增多了。
校園霸凌題材《脆弱的英雄》,成為Wavve平臺去年拉新第一利器,被福布斯選為2022最佳韓劇之一。然而,Wavve因后續內容乏力,今年1月月活甚至減少了7萬人,僅達到401萬。Wavve 2021年的營業損失為558億韓幣,業界推測去年損失更多。雖然背靠三大臺和SK通信的大樹,但這種光賠不賺的買賣維持到何時誰也說不準。
憑借校園耽美《語義錯誤》小火一把的Watcha平臺,也是2021年營業損失248億韓幣。因為LGU+的撒手,如今陷入拋售和投資都很困難的境地,主要管理層集體離職,用戶人數僅剩82萬人。
令韓國電視臺和本土OTT平臺頭疼的是,除了銷售額不漲,簡直什么都在漲。Netflix 2016年入韓時,韓劇單集制作費成本4億韓幣,2022年天花板已經被《蘇里南》挑到了6集350億韓幣。2023年制作中的《魷魚游戲2》,再次將天花板挑高到1000億韓幣。
演員身價也水漲船高。2022年男演員臺播劇片酬從單集2億漲到3億韓幣,因《魷魚游戲》第一季火遍全球的李政宰,在第二季中已可拿到單集10億韓幣,9集共90億,妥妥地榮升韓劇一哥寶座。
韓國影視業界目前已達成普遍共識:做片子要從原來的「大體瞄準內需市場,將部分目標放在海外」,改變為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如何與海外合作,與海外合作的方式也在多樣化中。
比如2022年最大的黑馬《非常律師禹英禑》,只與Netflix簽下播出權,海外翻拍等二次衍生的權利還在片方手里。該片在Seezn和Netflix上同步播出,最終成為190多個地區觀看最多的「非英語系節目」,一舉使陌生的電視臺ENA進入全球觀眾視野。
不過,韓國國內上演的OTT大戰,帶來的并不都是良好的創作氛圍。
韓劇制作規模變大,作品增多,發行變得不易,籌備時間也無限拉長。主要話事權都掌握在了平臺手里,保證作品品質的導演等創作者權利被大大削弱。雖然導演編劇出道的途徑多樣化,可選擇的作品增多了,但在現場執行層面,未經過檢驗的劇本和演員等反而拉低了整體制作水準。
另外,當韓劇與美劇正面剛,劇本扎實度和創作節奏問題也暴露出來了。備受期待的《地獄公使》《蘇里南》等大片高開低走便是例證。
市場更是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兩極化,畢竟主要OTT平臺喜好的題材有限,能接到外國投資的公司也有限。此外,與國際OTT合作,能獲得國際聲譽制作費全包之外,國際視頻平臺一般只給片方10-20%的利潤空間。韓國一直都有制作公司淪為海外OTT分包基地的指責聲。
2023:嬗變與擴張
沒有人想被拍死在沙灘上。因此,2023年的韓國影視市場,正在進行著嬗變與擴張。
Netflix今年預計將推出史上最多的34部韓國內容,包括電視劇21部,電影6部。從2021年的15部片單開始,2022年25部,每年都穩定增加。投資金額也在激增中,2022年Netflix投資已達5500億韓幣(約4億多美元),今年預計將投入更多。
不過,與以往無限投入天文數字的內容制作相比,今年Netflix給人的感覺是,把已經被驗證的IP進行系列化,并用大眾熟悉的類型片來提高成功率。
最為吸睛的還是電視劇。《黑暗榮耀》上部在62國躋身TOP10,并創下Netflix電視劇非英語系的全世界第1位。《D.P:逃兵追緝令》《甜蜜家園》《魷魚游戲》等的第二部也將在今年續寫傳奇。
全新劇集中,《盜賊:刀之聲》《京城生物》將延續《王國》的融合歷史劇傳統,講述韓國日本殖民時期的故事;《出租車司機》將講述急速沙漠化的朝鮮半島科幻故事;類型片名家金恩熙編劇將攜手演員金泰梨帶來神秘驚悚劇《惡鬼》。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還被視為Netflix與韓國電影同行的分水嶺。
繼剛推出的科幻片《貞伊》之后,黑色動作片《殺死福順》、禁毒動作片《毒戰2》等5部影片也即將上演。特別全度妍主演的《殺死福順》已經被柏林電影節特別部門正式邀請,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迪士尼+今年也有了很大起色。去年11月推出的50余部片單中,韓國以13部的絕對優勢占據最大比重。26年沒演過電視劇的崔岷植《賭命為王》成功吸引了大眾的視線。趙寅成、韓孝周、柳承龍等主演的500億韓幣科幻大片《前往》也將于今年面世。
不難看出,迪士尼+在韓國市場本地化上的用心:利用更能接近當地人感情和情緒的方法。《賭命為王》是根據韓國人在海外的真實經歷改編,《前往》更是以大神級國民漫畫家姜草的漫畫改編。
單靠內需市場無法抵消日益膨脹的制作費,韓國本土OTT也在擴大自制、推行海外擴張上多番嘗試。
TVING 2023年將推出科幻驚悚大作《課后戰爭活動》等,通過優質原創內容吸引用戶。原創內容投入高達4000億韓幣,是去年的兩倍。計劃到明年為止推出100部作品,爭取800萬用戶。
最近與KT Seezn的合并也將創出效益。Seezn雖然會員人數少,但擁有職場喜劇《高斯電子》等約700部內容。如果通信公司KT利用其有線無線服務與TVING內容相結合,將對TVING減少脫粉或增加拉新有積極的幫助。
TVING去年與派拉蒙+簽約,率先帶內容走向海外。TVING與派拉蒙+將共同制作申河均、韓志旼主演的科幻片《那邊》等5部自制劇并在全球公開。還將在日本、中國臺灣、美國等主要國家地區開始服務。但是現在受全球經濟危機余波及OTT市場寒冬影響,海外擴張規模性進展仍需等待時機。
Wavve之前曾表示,到今年為止投入達到3000億韓幣規模,2025年將達到1兆韓幣。Wavve計劃收購美洲地區的OTT Kocowa。Kocowa現在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主要美洲地區30余國提供著韓國內容。Kocowa運營的Kocowa+平臺,與本地的OTT和有線電視也有簽約,并且與亞馬遜Prime,Google TV等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韓國業界將今年視為OTT海外擴張元年,對已經有國際認知度且性價比高的韓國內容出海持肯定態度。「雖然短期內超過Netflix的內容幾乎不可能,但如果掌握知名國際企業的內容也并非不可能。」
未來:韓國影視宇宙的盡頭,是「另一個宇宙」
疫情過了一切都會變好的。
當時在所有人的心中想的「變好」,指的是回歸到疫情之前。
然而,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是電視臺、OTT平臺還是電影院,現在所有人都醒悟到,市場各塊都很難回歸到過去的業態了。
提到2023年以后的展望,韓國業界普遍認為是「不確定性」,因為已經無法預測快速變化的市場了。
現在擺在韓國創作者面前的,也是一個根據消費者的分化要求而細分化的市場。OTT市場在過度競爭后需要針對累計赤字進行步調調整。
國民只有5000萬,能薅的羊毛就這么多。據KBS公營傳媒研究所去年推算,韓國OTT市場規模為19億美元左右,而全球OTT市場規模為880億美元,可謂天差地別。這也正是韓國OTT放眼海外的原因。
韓國內容的發展,現在到了必須進入下一階段的分水嶺。
但現在的有利局面是,全世界都在矚目韓國內容。
英國衛報說:「K(Korea)-everything, The rise and rise of Korean culture.(萬物皆可K,韓國文化崛起)」
美聯社發文稱:「韓國處于全球娛樂重要位置這件事已經被大眾所習以為常,所以即使(艾美獎獲獎)也沒有反應很大。」
后魷魚游戲時代,全世界對韓國內容的成功已習以為常。
世界內容大鱷們的戰略,現在都是在成功爆款的世界觀上進行擴張。Netflix史上最大爆款是播出到第5季的《怪奇物語》和《紙鈔屋》。迪士尼+早期成功的秘訣也是《星球大戰》衍生劇《曼達洛人》和《女浩克》。以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和世界觀為基礎,將故事的規模擴大的「宇宙戰略」作為OTT大戰的核心的做法由來已久。
「如果說2022年是挑戰和物量的時代,2023年則時將觀眾反響良好的作品進行續集創作的一年。」
換句話說,在韓國影視業界,2023年是以成功的模式為中心進行保守投資,是騾子是馬出來溜的一年。
與中國市場一樣,從良性層面來說,是開始轉為品質競爭,確保與此相匹配的競爭力。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續集化和擴張都是韓國業界為了生存進行的調整。
而說到擴張,韓國內容已經從上游到下游,整個產業鏈在海外跑馬圈地圈出了一整個宇宙。而這,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
【重磅】冰城論道PPT資料來襲,“碼”上下載: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