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臺灣地區電子時報消息,供應鏈透露,蘋果首款頭戴設備將推遲到 6 月量產,此外,原本由和碩打樣的機型,確定將轉由立訊代工組裝。
供應鏈消息傳出,和碩、立訊在 3 月的時候,雙方系統與人員都已對接,消息稱和碩上海的昌碩廠也將賣給立訊,和碩對上述傳言均不予置評。
這是大陸廠商首次在蘋果推出新品時就組裝代工,過去蘋果產品都是由臺灣地區廠商參與開發、量產后,再由大陸廠商陸續接手,加上蘋果對頭戴設備的重視,這個案例不論對蘋果、大陸廠商及臺灣地區廠商而言,都是新時代的開始。
AR / VR 設備與元宇宙近期都明顯降溫,近期消息指出,Meta 的 Quest Pro 的產品生命周期出貨量僅約 30 萬臺。相關供應商估 Meta 的新款 Quest 3 的年出貨規模估僅 10 萬臺。也有廠商指出,Quest 3 原本上半年要上市,但如今延遲至 6 月量產,下半年才會推出。
業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和碩退出蘋果頭戴設備,立訊接手,對和碩來說并非壞事。蘋果訂單都以 EMS 為主,量大才有利潤空間,而這個產品即使后續有巨大潛力,短期內在軟硬件尚未成熟下,量難放大,何況客戶又有分散生產風險的考慮。
據悉蘋果首款頭戴設備產品代號 N301,供應鏈原本規劃第 1 季量產,如今傳將會推遲到 6 月,各界期待蘋果將在 6 月的 WWDC 發布這款產品,由于上市與量產時間推遲,是否能夠達到原本預期的年產量 150 萬臺,供應鏈并不確定。
蘋果 CEO 庫克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幾乎每件蘋果做過的事,都有很多人質疑,但他對 AR / VR 的影響力,非常有信心。庫克指出,重點是蘋果能否以某種方式做出別人沒有做到的重大突破,能否擁有主要技術,他對把別人的東西拼湊起來不感興趣。在各界對 AR / VR 及元宇宙話題冷淡后,且 Meta 等廠的 VR 裝置傳下調出貨量后,蘋果被視為 XR 設備的最后救世主。然而,頭戴設備在考慮電量、美觀、散熱等條件下,仍難符合一般眼鏡重量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蘋果能否帶動市場熱度,仍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