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彩電市場的發展并不是很樂觀,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彩電銷量為3634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規模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12.9%,達到近十年的最低谷。今年盡管疫情放開后各行各業都在快速復蘇,經濟形勢也迎來好轉,但這股熱度似乎還未輻射到彩電行業,一季度銷量和銷售額分別為744.2萬臺、22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15.7%、18.7%,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大滑坡。
(圖源:奧維云網)
去年的基數那么低,今年市場轉暖后電視銷量居然不增反減,可見行業確實陷入非常艱難的處境。遇到這種銷量大幅滑坡的情況,正常來說廠商應該會采取降價促銷等措施,來刺激消費者的換新熱情。但是,最新報道顯示,液晶電視面板長達一年多的降價期已經結束,今年的報價正在逐漸上調,后續可能又要進入漲價模式。
(資料圖片)
液晶電視面板漲價就意味著廠商想要降價促銷的路子可能走不通,行業可能會陷入更大僵局。面對這樣的處境,電視廠商到底該如何破局,大屏化、高端化的思路能否帶來一些轉機?Mini LED、OLED技術的普及又能否推動行業變革呢?
面板價格跌入谷底,反彈期到來
2020年的時候全球液晶面板就漲價了一輪,一直持續到2021年7月才出現松動。當時,受全球疫情影響很多人開啟居家模式,一時間帶動游戲機、電視等娛樂商品的熱銷。然而,受到全球芯片短缺影響,液晶面板的驅動控制芯片一時間供不應求,最終導致面板的價格持續上升,報價翻了30%~40%左右。
而反映到消費市場上,電視的售價也同比上漲超過30%,特別是55英寸以下的小尺寸型號,價格基本都是翻半番,只有大尺寸產品的漲幅稍微小一點,但也比平時貴了兩三千以上。
這一輪大幅漲價讓原本低迷的彩電市場變得更加灰暗,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為3835萬臺,同比下降13.8%,創下了近12年來的最低,首次跌破4000萬臺的大關。而受到均價普遍上漲的影響,市場規模反而增長6.6%達到1289億元,出現較少見的“量跌額漲”局面。
慶幸的是,這種上漲趨勢并沒有一直延續下去,2021年7月時市場終于繃不住了,液晶面板嚴重供過于求,其價格迅速暴跌,短短一個月時間報價就下滑了10%。而2023年初又遇上俄烏動蕩,歐洲市場大受影響,三星、LG兩大電視廠商紛紛砍單,又給市場澆了一大盆冰水。從那時一直持續到2022年底,液晶面板的報價一直處于下滑趨勢,價格更是跌入谷底。
這對消費者而言倒是喜聞樂見的好消息,意味著電視的價格更便宜了。在去年,3000元不到就能買到75英寸4K電視,55英寸更是降到千元左右,Redmi推出的X86更是僅需4999元,真的跟不要錢一樣。
即便如此,2022年的電視銷量依舊慘淡,不僅沒增長反而在2021年的基礎上繼續下滑。其中可能有受到疫情和經濟下行等因素所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市場逐漸飽和,產品又不夠吸引人,消費者缺乏換新的動力了。
不論怎么樣,面板的價格是不可能一直跌下去的,總會有觸底反彈的那一天,而這一天已經到來。據AVC REVO報道,面板廠從去年6月就大幅減產,今年1月全球面板廠的平均稼動率已降低至62%,LGD在廣州的G8.5工廠的稼動率甚至低于50%,產線停了一半。面板廠積極的產能控制,逐漸拉動了面板價格的上漲,加上海信、TCL今年提高了面板的采購數量,接下來液晶面板應該會進入新一輪漲價周期。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小尺寸32/43英寸已經回漲到現金成本以上,大尺寸65/75英寸的均價也接近現金成本,并且還在以每個月10美元的幅度繼續上漲。AVC REVO預測,如果Q3整體稼動率能控制在80%左右,那面板報價就有機會持續上漲。這種漲勢必然會影響到電視終端的價格,這無疑給當前的彩電市場帶來更大的挑戰。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漲價潮,讓市場重新恢復活力,可能會成為電視品牌最大的困擾。
大屏化、高端化、場景化,推動彩電進入新階段
為了打破彩電行業目前的這種困局,近兩年各大廠商其實也做了很多嘗試,催生出如社交電視、旋轉電視、音樂電視各類新物種產品。這些嘗試有部分確實收獲了一定的成效,對銷量的提升起到或大或小的幫助。在小雷看來,目前彩電行業比較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可能集中在大屏化、高端化和場景化這上面,這或許會成為接下來品牌集中發力的重點。
(圖源:奧維云網)
首先是大屏化方面,近幾年國內電視市場的平均尺寸一直在增大。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3年平均尺寸僅為39.9英寸,2022年已經達到57.4英寸。以前買電視主流選擇可能是32/43吋,55英寸就已經是大屏了,但如今55英寸只是最低標準,更多人偏向于選擇75/86這種尺寸。從銷量上看,去年55吋產品的占比為23.6%,同比下滑2.9%;65吋的占比為22.6%,同比增長0.8%;85/86/98吋也分別增長2.6%、1%和0.4%,大屏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
在高端化這一塊,得益于Mini LED、OLED等技術的逐漸普及,國產電視的畫質正在快速提升,已經達到不遜色索尼、三星等水平。如TCL前不久推出的旗艦電視X11G,不僅用上Mini LED背光技術,還實現5184分區以及XDR 5000nits的驚人亮度,畫質表現無可挑剔。海信也帶來ULED X參考級影像產品,其中98U8H更是達到6000級分區,控光和亮度再上新高峰。
畫質上的持續突破,加上屏幕尺寸越來越大,推動著國產電視一路沖高。接下來,各大品牌應該還會在畫質上繼續卷下去,倒是有利于高端畫質平民化,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
最后是場景化這一方面,其實上文所提到的社交電視、K歌電視及游戲電視等都屬于探索場景化過程中的產物。電視品牌對產品的要求,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放在客廳里看劇,都希望產品能滲透到更多細分場景,為用戶帶來更大的價值。
如社交電視除了能追劇看電影,還能視頻聊天、AI健身;K歌電視可以把客廳變成KTV,在家就能隨時盡情歌唱;游戲電視則具備更強的性能,對主機游戲等有更好的支持等。
除了這些,海信等品牌還帶來了移動智慧屏、畫廊藝術電視等新品,進一步增強電視的靈活性和藝術氣息。而智能技術的出現,更是讓電視成為家庭智慧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與其他家電設備互聯互通,成為家庭控制中樞。
所以說,未來電視的發展必然會繼續朝著場景化這一方向前進,不斷豐富產品的功能和設計,讓其能具備更強大的能力。其在家庭中所充當的角色屬性,也會從簡單的觀影工具演變出更多可能性,在更多場景里帶給用戶幸福感。
打價格戰或許是刺激電視銷量增長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去年的情形也已經說明,即便降價也很難驅動用戶進行產品換新,那繼續在價格上內卷也就意義不大了。而且,液晶面板將迎來漲價期,降價這條老路眼也快走不下去了,必須采取其他方式來喚醒消費者的熱情,增強產品力和體驗或許是一個答案。
大屏和高端是這兩年電視行業主流的發展趨勢,場景化也更符合未來全屋智能的理念,電視行業想要重新振作,可能還真的需要從以上三點入手,全力推動行業進去到另一個發展期。
顯示技術推陳出新,行業即將迎來變革?
當然,電視的本質最終還是得回到最核心的“畫質”上來,如果未來的電視畫質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依舊是液晶顯示技術的話,那上面所提到那幾點可能只是空花陽焰。能吸引用戶進行產品換新的最大賣點,絕對還得是技術迭代升級,否則即便你在液晶技術上玩出花來,用戶還是覺得興趣缺缺。
而當前就正處于顯示技術推陳出新的黃金時間,Mini LED、Micro LED和OLED等技術不斷成熟,并逐漸進去到消費市場,帶動了整個行業進行產業革命。
首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OLED,它很早之前就被應用在手機上,現在連平板、筆記本也開始升級成OLED屏。與傳統LCD液晶屏相比,OLED得益于其自發光的特性,能得到更加純凈的黑色,亮度、對比度更高,色彩表現也更鮮艷逼真。
如今OLED已經在多個領域逐漸取代LCD,更是成為高端電視里最重要的顯示技術之一。不過,目前最好的大尺寸OLED面板基本被LGD一家壟斷,連索尼都得找它采購,國產品牌很難拿到太好的面板,所以產品力還是很難和LG、三星、索尼它們相比。
我們的優勢在于Mini LED技術,早在2017年TCL就投身到Mini LED技術的研發,如今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具備完成產業鏈的品牌,實力在全球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存在。Mini LED結合了OLED和LCD的一部分優勢,擁有如OLED一樣的超高亮度和超高對比度,顯示黑色時相當純凈,且沒有燒屏的風險,使用壽命更長。
目前,海信、TCL旗下的高端產品均升級為Mini LED技術,顯示畫質足以媲美LG、三星的OLED電視,將國產電視的畫質推上更高的水平。
而最后的Micro LED,其實就是Mini LED的“終極完成體”。Mini LED是將背光板改為數千個獨立的LED燈珠進行控制,所以控光分區越大顯示效果會越好。而Micro LED則是每個像素點都是獨立控制的超微小LED燈珠,一塊55英寸面板上燈珠的數量就可能達到百萬級別。
Micro LED也具備自發光特性,亮度、色彩純凈度和對比度也是無可挑剔,在使用壽命和省電方面更是碾壓OLED。唯一的缺點就是,Micro LED技術難度和成本非常高,目前仍難以大規模量產,價格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
本次AWE2023展會上,三星就在國內首發了89英寸Micro LED電視,集成2000多萬顆微型LED芯片,畫質表現相當驚艷。在這一技術領域,三星倒是比較活躍,但相信國產品牌的技術實力也不會相差太多,在未來的高端顯示領域,絕對有國產品牌的一席之地。
而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并快速成熟,也將推動整個彩電行業迎來變革,當Mini LED、OLED等徹底取到LCD液晶技術,那消費者自然會踴躍的進行產品換新,技術升級才是驅動需求增長的最有效手段。
近幾年國產電視銷量確實下滑嚴重,隨著市場進一步飽和,可能還會繼續再降。但是,彩電行業也已經過了拼“量”的階段,未來消費者更看重的是“質”。更好的畫質、更強的功能、更智能的體驗,才是真正能吸引到用戶的點。當價格戰失去意義的時候,就真的要考驗各大品牌的真正實力了。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