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維旗下酷開入局智能投影行業,海信旗下Vidda也拓展智能投影業務;老牌電視企業越來越關注智能投影市場。
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智能投影市場增速放緩,光峰科技、極米科技一季度歸母凈利潤也下滑明顯。目前,行業處于擴張期,亂象迭出;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行業規范也刻不容緩。
(資料圖片)
大屏化、場景化是電視企業轉型升級方向
智能投影行業越來越熱鬧,創維旗下品牌酷開入局智能投影行業,還攜手京東方打造LCD(液晶)投影解決方案。海信旗下年輕潮牌Vidda也拓展智能投影業務,意味著越來越多電視企業布局智能投影業務。
在這背后是彩電市場近年來持續承壓。2022年TCL電子顯示業務收入達579億港元,同比下降9.4%;海信視像智慧顯示終端業務收入353億元,同比減少6.74%。
此外,創維集團智能電視系統產品營收182億元,上年同期為229億元。四川長虹電視業務營業收入約135億元,同比下降約2.27%。康佳集團彩電業務營收50億元,同比下滑31.19%。
到了今年初,電視市場也難言輕松。奧維云網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為744.2萬臺,同比下降15.7%;銷額為226.0億元,同比下降18.7%。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家用智能投影銷量達164.1萬臺,同比增長8.8%,其中家用智能微投銷量159.4萬臺,同比增長7.5%,家用激光投影9.3萬臺,同比增長37.9%。
與此同時,電視大屏化、場景化趨勢持續加強。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65英寸產品銷量超越55英寸,成為第一大主銷尺寸;大屏化趨勢下,75英寸以上產品市場迎來發展期。
“市場上120英寸的電視售價普遍偏貴,并且每當更換租住服務時,電視搬運并不方便,所以智能投影在性價比、便捷性上比較適合有觀影體驗需求的租房年輕人。”智能投影用戶小杜介紹。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認為,電視企業布局投影賽道,一方面電視和投影都是基于視聽場景的產品,目標人群有重合度,視聽技術可以復用,利于消費者的快速認知和產品的快速面市、迭代。
“另一方面,電視市場近年來持續下行,電視企業布局投影市場,既可以抵御投影企業的市場挖墻腳,同時也可以打造多元增長通道。布局投影并不是電視企業的戰略轉型方向,只是產品多元化、場景多元化的一個舉措,未來電視企業還是要向大顯示、大場景方向轉型升級。”丁少將表示。
智能投影競爭更激烈,今年一季度增長放緩
“2022年智能投影成為少數規模增長的細分品類,未來幾年智能投影市場還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表示。
市場熱度高吸引眾多玩家涌入,海信、長虹、三星等傳統電視企業不斷布局,極米、堅果、小米等互聯網投影品牌爭相進軍,明基、愛普生、光峰等傳統投影品牌持續加碼。匯趣、瑞視達、諾必行、普沃達則憑借價格優勢,以價換量搶占低端市場。
智能投影線上市場品牌競爭加劇,長尾效應明顯。根據奧維云網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售品牌數量超200家,新進與退出較為頻繁。
丁少將表示,智能投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投影品牌、新興投影品牌、傳統家電品牌、IT互聯網品牌以及上游產業鏈企業子品牌等紛紛入局,行業處于擴張期的亂斗時代。尤其是1LCD投影市場,品牌格局非常不穩定。
“中長期來看,智能投影市場肯定不會容下數百家品牌,未來隨著市場增長降速、技術升級、標準規范,以及巨頭產生品牌和規模優勢后的強力競爭擠壓,行業一定會逐漸回歸理性,優勝劣汰的進程會在未來兩三年加速上演。”丁少將認為。
今年一季度智能投影市場規模雖然仍在上漲,但漲幅已放緩,企業顯現疲態。智能投影玩家光峰科技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59億元,同比減少12.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65.5萬元,同比減少23.54%。
行業小將極米科技歸母凈利潤更是腰斬,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8.84億元,同比下降12.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19.38萬元,同比下降57.03%。
“2023年,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消費韌性顯現,消費升級持續推進,但疫情對市場的影響仍在,目前仍處于恢復階段。在此宏觀環境下,受用戶的審慎消費、對于投影產品的嘗鮮心理、新興渠道紅利放緩等多方因素共同影響,2023年開年智能投影行業增幅有所回落。”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揭美娟表示。
智能投影行業亂象不止,電視企業入局能否改變?
市場不斷發展壯大,行業亂象也隨之而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電商平臺發現,智能投影產品價格跨度大,從幾百元到近萬元都有。各家企業使用的亮度標準也不統一。例如,愛普生使用ISO標準;當貝、堅果等品牌智能投影產品,采用尚未正式實施的CVIA流明;極米智能投影采用CCB流明。
簡單來說,流明越高分辨率越高,成本也越高,售價也越高。目前,智能投影市場售價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主要存在哪些區別?某智能投影技術負責人嚴釗(化名)表示,雖然智能投影市場發展了近十年,但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行業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和監管,虛標亂象嚴重。最主要體現在亮度虛標和分辨率虛標兩個方面。
“行業一般采用美國標準化協會制定的ANSI流明測試方法,即所謂的九點照度法,按這個方法測試本身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但因為缺乏監管,虛假宣傳帶來的收益遠大于處罰,大多數商家都罔顧客觀事實,隨意拍腦袋瞎標。比如:實際只有1000ANSI流明,敢標3000流明;A廠家宣傳2000流明,B廠家就宣傳2200流明。”嚴釗指出。
奧維云網高級研究經理王軍認為,目前亂象最嚴重的是參數虛標,也直接影響消費信心。亮度方面目前有光源流明、ANSI流明、ISO流明以及新出的CVIA流明,不同亮度統計方式,數值顯示大小差異較大,導致消費者選購困難。分辨率中“支持”字眼非常有誤導性,“支持UHD、支持4K、支持1080P”等,實際分辨率是達不到。此外,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行業企業推出低價低質產品,產品良莠不齊拉低消費信心。
“智能投影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亮度虛標、標準缺失、質量參差不齊等,主力電視企業往往有著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在視聽技術上有較多的積累,對品控水平和品牌美譽度有更高的要求,在售后服務上有相對更完善的體系,因此會給投影市場帶來較為正面的影響,但改變行業現狀仍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產業鏈企業的協同努力,單憑后發入局的電視企業,不可能完全解決行業陋習。”丁少將認為。
電視的未來與未來的電視 | 第25屆論道有哪些亮點,點擊下圖查看~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