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各省的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對很多考生來說,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填報志愿則是第二次。
全國有1200多所本科大學、771個本科專業,從2014年高考改革試點至今,大多數省份都開始實行“專業+院校”、“平行+順序”等多線錄取模式。而考生通常需要在一周時間內,根據自己的分數來選學校、選專業,一不留神,就可能“一本的成績,二本的大學”。
(資料圖)
新的高考政策之下,社交媒體上有很多老師在分享填志愿方法。
相關機構也將其做成了一門生意,咨詢費在上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無論是求助過來人,還是付費咨詢,所有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壓著分數線,進入最理想的學校。
但還有一批“野雞大學”,每年都會打著“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strong>的旗號,欺騙考生和家長。
比如“中國師范學院”、“中國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科技工程學院”這種,一般高校也就敢帶個城市名、省份名,野雞大學直接搬上“中國”兩個字,生怕唬不了人。
還有的則在名字上混淆視聽,像“中國郵電大學”,乍一聽好家伙,這不是雙一流院校嗎?其實它仿的是“北京郵電大學”。
再比如“華北醫科大學”,其實只有河北醫科大學,“天津聯合大學”,正主則是“北京聯合大學”,武漢有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就有仿冒的“華北科技大學”。
甚至還有“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上海財經學院”,直接用人家“正規軍”的曾用名。讓人感覺這些野雞學校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取名上,其余的辦學資質、師資力量堪稱一塌糊涂,辦學宗旨倒是非常一致:
“能騙一個是一個”。
根據媒體報道,這些所謂的“學校”既沒有招生資質,也沒有辦學資格,教學樓是租的,連老師都是“群眾演員”。
可能有人會覺得,但凡你上網查一下就知道是不是野雞大學了,怎么會被騙呢?
其實,野雞大學的受害者,往往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很多考生在高考之前都是埋頭學習,他們的父母也不懂一本二本,對野雞大學缺乏分辯力。
其次,野雞大學會事先“做功課”,非法買到考生的基本信息,然后瞄準那些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提前打電話或者直接下發通知書,聲稱你被錄取了,可以來我們學??纯?。
如果考生信以為真,以為自己被“選中”了,野雞大學還會煞有介事地帶考生到校園參觀,只不過參觀的是正規的大學校園,還要收取押金。
等你動了心思,工作人員就會不斷洗腦,告訴你這所學校的就業率有多高,還會展示各種資質和證件。
一旦被忽悠進學校,迎面而來的就是各種名目的收費,等到草草畢業,收獲一張假文憑,或是中途退學,但學費一分不退。
目前,全國共有近400所野雞大學,其中北京有151所,堪稱野雞學校的“耶路撒冷”。
個中原因,或許是北京高校云集,名聲在外,以至于野雞大學只要是坐標北京,就會更容易招搖撞騙一些。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會有上萬名考生被野雞大學所騙。
教育部和各大專業教育網站在每年高考前后,均會著重公示中國虛假大學名單,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整頓,但由于欺騙成本低、監管難度大,很多野雞大學前腳被取締,后腳換個名字又會卷土重來,防不勝防。
不過今年,有人發現了一條實現“本科自由”的合法途徑——
不是花錢出國留學水文憑,也不是落戶北京參加不卷的高考,而是去黑龍江。
你沒有看錯,是黑龍江。
6月24日,黑龍江公布了2023年高考分數線,理工類二本線不到300分,400多分就能上一本。
相比之下,北京本科批的448分,甚至都有點“高”了
而傳統的高考大省,河南二本線為465分,山東普通類一段為443分(2017年本科一批二批合并至本科批),江蘇本科批則高達474分,均比黑龍江的一本線還要高。
更離譜的是??凭€,滿分750分,黑龍江的大專線只有160分,這意味著哪怕你閉著眼睛全選C,也能考上大專
自黑龍江公布分數線以來,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一些高分數線省份的網友義憤填膺,我哼哧哼哧考500分都上不了一本,你們400分就能“躺”進去,哪里來的“高考公平”?
還有人高瞻遠矚,開始研究如何落戶東三省,才能讓自己的娃享受到黑龍江的分數線。
而東北人民則紛紛表示,來吧,我們不怕卷。“歡迎大家扎根黑龍江”,“振興東北”。
黑龍江,或者說整個東北的高考確實不卷。
數據顯示,2023年黑龍江高考的報名人數為19.1萬,去掉直招,實際參加高考的人數為16.5萬;同時,東北高校資源豐富,東三省共有本科高校139所,專業院校121所,這當中有4所985高校,11所雙一流大學,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等。
作為對比,河南參加高考人數為125萬,但河南只有153所大學,其中71所為本科高校,并且只有鄭州大學一個211院校。
但這個不卷的背后,其實是東北人口流失自然導致的想卷都“卷不起來”。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在2010至2020這十年間,東北常住人口減少了1101萬,黑龍江更是減少了646萬多人,是東北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
以城市來看,東北除了沈陽、長春、大連實現正增長,其余無一例外,全部為負增長。
那些離開東北的人,大部分都流入了山東、北京。
雖然人口流失的東北卷不動了,傳統高考大省恐怕也無法繼續“烈火烹油”。
比如山東,2023年,山東省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為98萬人。
假如以18歲高考為時間點倒回去計算,這幫考生生于2005年前后,而2005年,山東省的出生人口為112萬,相當于87.5%的人會參加高考。
以這個標準計算,2022年山東全年的出生人口為68.22萬人,出生率為6.71‰ ,這意味著理想狀態下,2040年,山東高考的報名人數大約是60萬人,比現在減少了38萬人。
這還是理想狀態。實際上,從2017年至2020年,山東人口的凈流出分別為41.97萬人、19.55萬人、19.93萬人、13萬人,流失接近百萬人。
再看河南,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2020年,河南流出到外省的人口達1610萬人,凈流出人口達1483萬人,位列全國第一。
2022年,河南省出生人口73.3萬人,出生人口從2016年起持續走低。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規模還在擴大。
一篇發表在《教育經濟評論》上的論文預測,保守估計,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分別達到63.4%、70.4%、77.4%。
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階段,超過50%為大眾化教育階段。
2019年,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已經達到50%。這也就意味著,在兒女教育方面投資能力、人脈能力都不強的底層家庭,也能很大概率培養出大學生了。
在生育率低迷的當下,或許黑龍江只是打響了“大學自由”的第一槍,被稱為“地獄模式”的河南和山東高考,20年后或許也會成為歷史。
事實上,在黑龍江和河南之間的廣大“過渡”地帶,早已經顯露出松動跡象——今年已經有幼兒園招不到生了。
根據新華社報道,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晨曦鴛鴦幼兒園今年計劃招生90人,但截至3月20日,僅報名66人,甚至有老師到周邊業主群招攬生源。
附近另一家藍湖郡幼兒園,原來只定向業主招生,現在也放寬招收非業主子女。
有幼兒園園長表示,“以前家長要提前一年給孩子報名才能上學,現在幾乎可以隨時插班”。
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更是面臨著合并和倒閉的風險。2022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減少了177.66萬,與之相對的,幼兒園減少5600所。
除了幼兒園,2022年,全國小學生在校生人數為1.07億,比上年減少100萬人。
小學生少了,中學生自然就少了,中學生少了,高考生自然就少了,相對而言,錄取通知書就多了。
說了這么多,我不想傳播什么生育焦慮,也不能不負責任地讓大家為了未來,都去生孩子。
但某種程度上,現在生孩子的話,不論戶籍落在哪個省份,他/她未來讀大學的壓力,都會比我們這一代人小得多
當然,3年、5年,甚至10年后再生,代際的壓力會更小。到時候,甚至人人都有大學可讀。寒門子弟,或將在高等教育方面獲得空前的公平,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面對就業壓力時,也會有更多的實力和底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