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8月共有三款雙特異性抗體(簡稱“雙抗”)在國內申報上市,分別為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齊魯制藥的艾帕洛利單抗/托沃瑞利單抗、強生的特立妥單抗。雙特異性抗體是含有2種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的人工抗體,能在靶細胞和功能分子(細胞)之間架起橋梁,激發具有導向性的免疫反應,是基因工程抗體的一種,現已成為抗體工程領域的熱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業內認為,雙抗有望成為腫瘤治療的下一個風口。
全球共13款雙抗獲批,首個產品已退市
【資料圖】
雙抗概念提出至今,全球已獲批上市的雙抗藥物共有13款,首個上市的Removab因較強的免疫原性和商業化原因已在2017年退出市場。其余12款藥物,有3款在國內獲批上市,分別為安進靶向CD3/CD19的貝林妥歐單抗(Blinatumomab)、羅氏靶向IXa因子/X因子的艾美賽珠單抗(Emicizumab)以及首個國產雙抗藥物——康方生物靶向PD-1/CTLA-4的卡度尼利單抗。
8月,美國食藥監局(FDA)加速批準輝瑞的CD3/BCMA雙抗Elranatamab、強生的GPRC5D/CD3雙抗Talquetamab上市,讓雙抗賽道備受關注。
國內方面,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靶向PD-1/VEGF)提交的上市申請,已經于8月1日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并于8月24日被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公示名單,上市進程加速。此次申報的首個適應癥為依沃西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和卡鉑,用于經EGFR絡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后進展的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依沃西單抗在肺癌領域的3項適應癥已分別獲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是全球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并在2022年12月,以最高可達50億美元的總交易金額刷新國產創新藥海外授權紀錄。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除肺癌外,依沃西單抗還在宮頸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三陰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等其他實體瘤上都有廣泛的二期臨床布局,后發力不容小覷。
齊魯制藥的1類新藥艾帕洛利單抗/托沃瑞利單抗是全球首個申報上市的PD-1/CTLA-4組合抗體。不同于以往的雙抗,該藥是齊魯制藥研發的雙功能組合抗體,利用組合抗體技術平臺MabPair,在單個細胞中以約2:1的比例同時生產2個工程化單克隆抗體,可同時抑制PD-1和CTLA-4,并且CTLA-4抗體成分在體內具有更短的清除半衰期,在一個給藥周期內,CTLA4抗體暴露時間較短。因此該藥既有同時阻斷PD-1和CTLA-4的協同作用機制,又降低CTLA-4抗體產生的毒性。已公布的1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客觀緩解率,在鼻咽癌、宮頸癌、肺癌中具有更高的抗腫瘤活性。
強生的特立妥單抗(靶向CD3/BCMA)是一款能同時靶向T細胞CD3和MM細胞BCMA的IgG4(人體IgG類的免疫球蛋白中的一種)雙抗,其可將CD3+T細胞重新定向到表達BCMA的骨髓瘤細胞,以誘導針對靶細胞的細胞毒作用。2022年8月,特立妥單抗率先在歐盟上市,成為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CD3/BCMA雙抗,也是多發性骨髓瘤領域首款雙抗。同年10月,該藥在美國上市。
國內已有193款雙抗獲批臨床試驗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自雙抗首個產品上市,概念得到驗證后,越來越多的雙抗投入研究,相關臨床試驗數量以每年20.44%的速度持續增長,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布局,包括康方生物、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正大天晴、中國生物制藥、三生國健、康寧杰瑞等。國內布局雙抗技術的企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變現:一種只開發相關技術,通過向外部授權雙抗技術平臺或者提供相關服務獲益,這類代表是CDMO公司,如藥明生物、金斯瑞;另一種則是有相關技術平臺,也繼續自主研發雙抗產品,推進產品上市獲得銷售收入,如康寧杰瑞、康方生物。
智慧芽全球新藥情報庫數據顯示,國內已有193款雙抗獲批臨床試驗,有6款在國內提交上市申請,正在審評中。除上述8月申報上市的3款雙抗外,還有羅氏的1類新藥格羅菲妥單抗和眼科雙抗藥物法瑞西單抗、強生的埃萬妥單抗,這三款雙抗在國外均已獲批上市。
17款雙抗在國內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涉及企業包括康寧杰瑞、輝瑞、再鼎醫藥、百利天恒、智翔金泰、信達生物等。其中,康寧杰瑞有兩款雙抗均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分別為重組人源化抗HER2雙抗KN026和重組人源化PDL1/CTLA-4雙抗KN046,后者為全球首創PDL1/CTLA-4雙抗。2020年12月底,量款雙抗的聯合療法被FDA授予孤兒藥資格,用于胃癌/胃食管結合部癌的治療。
百利天恒的SI-B001是全球首個EGFR/HER3雙抗,今年進入三期臨床試驗。該藥可阻斷EGFR及HER3與其各自配體的結合,從而進一步阻斷EGFR和HER3及其下游通路的藥理活性,實現抑制和殺傷腫瘤的目的。在此前的臨床試驗中均表現出積極的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據百利天恒招股書披露,公司擬投資約5.36億元推進該產品的臨床開發。
從國內雙抗開發的適應癥領域來看,腫瘤適應癥占比超90%,其余為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眼科疾病、罕見病等。
近年來,抗體類藥物迎來井噴式發展,尤其是雙抗藥物進入商業化階段僅僅8年時間,卻實現快速增長。數據統計顯示,全球雙抗藥物在2016-2020年發展迅速,年復合增速約120.4%。2022年,全球雙抗藥物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中研網分析認為,中國新型抗體藥物雖起步較晚,研發卻已進入爆發階段,照此發展趨勢,預計到2024年雙抗藥物的國內市場將達到50億元規模。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楊許麗
關鍵詞: